秋忙一過,大家開始走街串巷串門,在村裏的大樹下坐著嘮嗑,手裏忙著做鞋做衣服的活。
村子裏能嚼舌根的事兒太多了,誰家媳婦又生了女孩,誰家揭不開鍋,最近哪家要成親,誰家閨女又懷孕了,誰家男孩有能耐。
“過兩天秋闈的結果就要下來了,我前個見了康瑞,聽他很自信,說這次肯定能中。”柳媳婦借著話頭說起來了。那雙靈巧的手捏著陣線,縫著鞋墊。
宋婆子笑道:“孩子他爹陪著康瑞去的考試,縣令還誇了康瑞兩句,估計是八九不離十,先恭喜親家母了。”
人群頓時一片羨慕聲。
隻要康瑞中了,那他親眷的地就都不用交稅,能省下好大一筆錢。
讀書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最厲害的。
村裏人目不識丁,就知道讀書能當大官。
康大娘樂得眼角皺紋炸開,供一個讀書人不容易,他們家本來就不富裕,吃糠咽菜才供了這麼一個孩子。隻要中童生,那就是回報的開始。她驕傲的說:“我家康瑞大小就是個好苗子,和蓮花那叫一個般配,瞧瞧人家小兩口,男的讀書出息,女的早早懷孕,當初我就瞅他倆是一對。餃餃就不行,前後腳成親結婚,到現在也沒動靜。”
柳媳婦起先笑盈盈的聽著,後眉梢微動,她得了餃餃的好處自然不愛聽這話,低下頭縫著鞋墊不動聲色的說:“昨個看餃餃抱著一匹布去了村長家?”
“是啊,餃餃可真敢買,一匹花布一兩銀子呢,夠做三四件的衣服了。”宋婆子接過話茬,直咂舌,感歎道:“這孩子可真實在,就是買二兩肉來我也高興,結果竟然拎了那麼貴的東西拜訪。”
柳媳婦說:“她還買了現成的棉鞋,可軟呢,我摸了一把,餃餃還給對麵的錢婆婆送去了,說是錢婆婆針線活不好,年紀大了怕傷著手。”
“哎呦,這孩子心好,就是花錢怎麼大手大腳的。”
“人家嫁的是鎮子上的公子哥,雖然不回家,但是餃餃去了就給銀子。我聽我男人說,趙鰥夫拉著餃餃回來,車上放著一車的東西呢。”
大家七嘴八舌的說自己看見車上的東西,還有餃餃拿糖給孩子們吃,說的是天花亂墜。
康大娘訕訕一笑,不說話了。
沒嫁給你兒子又如何,人家現在嫁的好。柳媳婦抿嘴一笑,樂嗬嗬的咬斷了線,隨口說:“餃餃之前讓我給她做衣服,我一件衣服收六個銅板,她非給了十個,我就覺得真仁義。”
“錢婆婆孤家寡人一個,要不是仁義能把棉鞋送過去麼?”
“以前就瞅著孩子好,那麼一包糖都給了孩子,我家孩子沒吃到,又跑過去敲門要,她也給了。”
有的看見,有的聽說,有的得到了實惠,一個個讚不絕口。
魏寡婦遠遠就聽見她們說餃餃什麼,湊過去仔細聽聽,臉色一變:“什麼仁義,給一個不相幹的老婆婆東西,都不知道孝敬孝敬她娘,竟幹那些胳膊肘往外拐的事兒!”
她這兩天又頭疼不愛動,沒聽說這些事兒,今個一聽立馬急了。
上次打著把餃餃嫁給趙中的事兒也沒成,哥哥帶著侄子走了,她覺得愧疚,一想起魏餃餃火更大。
宋婆子見了她眉頭一皺,撇了撇嘴:“你要是好好待餃餃,她對你肯定最好,我勸你一句,好好跟你姑娘處著,別總鬧。”
村西頭還有幾戶人家,看著魏寡婦去鬧得雞飛狗跳,都附和宋婆子的話。大家都不明白,有個女兒嫁的這麼好不趕緊巴結,成天罵罵咧咧的做什麼?
柳媳婦也說:“村長給保的媒,肯定是一頂一的好,餃餃也是有福氣的人,你這個當娘的也能跟著享福。”
怎麼會有人盼著姑娘不好呢?
魏寡婦陰陽怪氣道:“郭小哥那麼好,宋婆子怎麼不給你女兒。”
康大娘不愛聽這話,立馬道:“我兒子也好呀,這次肯定能種童生。”
“事兒沒下來,話可別說的太死。”
“呸呸呸,不吉利!”
眼瞅著兩人吵上了,大家趕緊勸和。
宋婆子心想,難怪你是個寡婦,這麼個又臭又硬的脾氣,好男人都叫你氣死了。她擺了擺手,不耐煩道:“行了行了,反正也快下來了。”
魏寡婦哼了一聲走了,她心裏還是惦記著聽到的那些閑話。
有好東西不給娘,孝敬別人去,這和白眼狼有什麼分別?得找這頭白眼狼算賬!
直接就去了村西頭,正巧門開著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