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陪著餃餃去大夫那裏拿藥,大夫看了看她的舌頭,說再過個三五日也就恢複好。
試著讓餃餃發出聲音,餃餃說了句話模糊不清,但細細分辨還是能聽出來。
“喔香鎖話。”我想說話。
三娘很是開心:“好了就好,要是姐夫回來看見姐姐不會說話,還不知道心疼成什麼樣子呢。”
餃餃覺得自己的舌根還是硬,過兩天才會徹底恢複,她滿懷希冀的問:“能吃辣嗎?”
大夫瞥了一眼:“少吃。”
餃餃這便覺得自己活過來了。
回家路上拎了不少食材,到家就張羅著做飯,三娘給餃餃打下手,將買來的雞腿兒切成了小塊,扔到了鍋裏煮上。
兩人開始準備輔料,青紅椒切小塊,幹辣椒和蔥切段,薑蒜切片備用。
小小的廚房裏熱火朝天,充滿幹勁。
大鍋裏煮著的雞塊兒有了浮沫,餃餃拿勺子將浮沫撇了下去,又扔進了一塊薑。
煮了十分鍾左右,將雞塊撈出來的時候,已經沒有任何異味。
大鍋擦拭幹淨,三娘很鄭重的拿出了一小瓶的油,油還沒熱就往裏麵扔各種調料,放花椒粒、薑蔥蒜,辣椒段,香味頓時迸發出來。
餃餃隨口問了一句:“最近生意怎麼樣?”
“咱們生意還挺好的,就是鎮子上陸續有其他的糧油鋪子開,但都立不住腳。”
除了餃餃,鎮子上還有一家人開了糧油鋪子,她還幫過忙親自監督過,也算得上是站住了腳。
至於其他的想要開糧油鋪子的人就艱難許多,問題很簡單,鎮子上的人口不多,兩家就足夠了,第三家勉強能立住,更多的就不行了,餃餃這裏原創,大家肯定覺得第一家才是最好的,所以生意還算可觀。
糧油的方子就這樣宣揚出去了,她覺得這一點比較好,大眾接受的東西總比小眾接受的東西更能長久。
炒得差不多了,將大醬倒了進去,又放了點辣椒油,加入香菇和少許糖,最後放雞塊。
當菜熟透的時候,那股香味讓人忍不住咽口水。
三娘將切好的青紅椒倒進了菜裏,加點鹽翻炒入味,接著便用勺子將菜盛了出來,滿滿一盆。
餃餃端了個盤子,盛出來一些雞肉塊,道:“送去吧。”
三娘歡歡喜喜的應下,端著菜便出了門,過了一會兒折身回來,稍微有些失落:“外頭的門上了鎖,人好像是出去擺攤兒了。”
正是午飯的時候人也不回來,估計就在外邊兒呆著,午飯是不吃了。
餃餃自己是餓過肚子的,村裏的時候到了青黃不接時,每家每戶一天吃上兩頓飯是好事兒,有時候隻能吃上一頓飯,也都是沒有油水的東西,時常要餓著肚子,那滋味實在是難受。
三娘看著自己盤子中的雞塊歎了口氣:“可惜了這一盤子的雞肉。”
“咱們兩個吃。”餃餃笑了一下。
三娘猶豫了一下,小聲說:“要不給李公子留這吧,中午不吃,晚上也吃。”
餃餃看了她一眼,點了點頭。
三娘歡喜的將這盤雞肉留下,兩人吃另一盤,家裏有剩下的饅頭,又給自己煮了點清湯。
二人吃的酒足飯飽,三娘主動承擔刷碗的責任,等著收拾完了磨磨蹭蹭也不去店裏,餃餃有些好奇的看著她,她站在門口扶著牆,猶豫著說:“外頭那麼冷,出去擺攤兒說不定會把人凍壞了,餃餃姐,要不讓他把東西放到咱們店裏吧,店裏來打油的都是婦女,順帶給自己買兩根發釵也是有的。”
餃餃幽幽的看著她。自己也是從懷春少女走過來的,處處為人考慮,這樣的路數實在過於明顯。
少女有一個懷春的心很好,三娘的年紀也不小該找一門婆家,可問題是李成森那樣的人連富家小姐都看不上,眼光肯定長到了頭頂上。
少女癡心錯付,一場情殤。
三娘不自在,臉紅了幾分,低下頭去:“放到店裏我可以幫著代賣,李公子是個讀書人,心思應該都放在讀書上,將來要是讀書有出息了也能幫到姐姐,將來肯定記得姐姐的恩情。”
餃餃不以為然,她又不攜恩圖報,而且巽玉當初救她的時候,肯定也沒想著讓自己報答什麼。
眼瞧著三娘低著頭一副無地自容的樣子,她心中歎了口氣,點了點頭表示答應。
三娘很是歡喜,又覺得自己的歡喜不合時宜,捏了捏自己的指尖,輕聲說:“這件事兒就姐姐和他說吧,我去店裏了。”
三娘一路小跑的離開,身上的鑰匙鏈碰撞著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就像是把少女沒有笑出來的聲宣之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