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別度春節(1 / 2)

春節假期之前的一個星期,大部分同事都已請年假與春節連休,隻有少數幾個同事還在堅持奮鬥到年前最後一個工作日。蕭怡,就是其中的堅守者之一。

而戴希,請了兩天的年假飛B國與父母團聚。這幾天,公司內外更加安靜、冷清,並沒有放假的喜悅。

蕭怡的內心從一開始工作閑下來的不適,到無所事事的茫然,到最後2個工作日,隨著戴希的不在,也逐漸平靜下來、歡快起來。

春節假期在平靜中如約而至,一切都停滯下來。對於社會人來說,春節再也帶不來孩童時的那種興奮,卻能帶來一種久違的平靜。一年之中,大概也就隻有春節及其前後這幾天,不會受到上司、同事、客戶的各種騷擾。幾乎所有人,隻有一個首要的任務,就是拋開一切和家人鄭重其事地過年。那是一種家的歸屬感,心靈得到安放的平靜感、踏實感。

年三十,蕭怡像個孩子一樣,早上挽著父母的手臂,逛花市,買年桔、桃花。父母退休後,也活成了一個孩子,隻因為買到了精致又不失茂盛的年桔就哈哈大笑。把年桔和桃花搬回家裏並擺放整齊後,到了下午,蕭怡又和父母到超市辦年貨,買糖、餅幹、油角、瓜子、花生、糖蓮子等等。爸爸推著推車,蕭怡和媽媽不時往車裏放東西,不一會兒,推車裏的商品便堆積如山。

辦完年貨回到家,已是傍晚,這時便開始貼對聯。把“福”字貼到大門、房門上,大門外再貼一副對聯。至此,年前的準備工作便基本完成。

很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蕭怡卻覺得非常自在和溫馨。如果父母一直不老,自己一直隻是父母的小孩,多好。

入夜,手機的信息提示聲便開始此起彼伏。群發的新年祝福,開始了一年一度的轟炸。除了蕭怡自己的手機以外,靜默已久的蕭儀的手機也被動活躍起來。

蕭儀,大概還沒有從很多人的聯係人列表裏刪除吧。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主動注銷自己的社交賬號,它是否會一直存在呢?如果這樣的話,是否給很多已故之人一種全新的存在方式?不管是不是名人,能否流芳百世,都有一個空間永久記錄著他的生平,他曾經生活的點滴,而不管在外人看來這些點滴是多麼無趣、多麼沒有營養。而這個空間,也是在世之人除腦裏的記憶以外的可供回憶和思念故人的載體。在世之人,不論在何時何地想念故人了,都可用手機和網絡,進入她的空間,一條一條地查看她曾經發布的心情、照片......

蕭儀,會在這個空間裏留下什麼?

想到這裏的時候,蕭儀的手機又震動了一下。

是戴希發來的信息!

這個戴希,明知蕭儀已經看不到了,還發消息給她......

或許,這是一個窗口或者樹洞?對接收者來說,或許意義不大。但對發送者來說,或許是情感的釋放,或是一種精神寄托,一種信念。隻是,這種說法對理性到冷漠的戴希來說,並不適用。

蕭怡心裏冷笑了一下,便漠然地放下手機。然後,啃著瓜子,剝著花生,以大爺的坐姿癱坐在沙發上,和父母一起看跨年晚會。年複一年的度春節方式,沒有新意,沒有驚喜,沒有亢奮,隻有平靜的細水長流式的安逸。特別是經曆了去年年三十夜晚,母親急性腸胃炎到醫院留醫,自己和父親在醫院守夜度過年三十之後,蕭怡更懂珍惜平靜的可貴。

大年初一,蕭怡在驟響的新年歌聲中醒來,便爽快地起了床,換上新衣服,從房間裏走出來。

這麼多年過去了,父母還是堅持在大年初一這一天,用喜慶的新年歌把自己叫醒,而不是直接敲自己的房門。爸爸說,自己知道起床,才是“醒目(聰明)”,是新一年的好兆頭。但是,父母又擔心自己不知道醒,就把音響聲調到最大,以作提示。體味著父母的用心良苦,蕭怡覺得很窩心。

“爸爸,媽媽,新年好。新的一年,祝爸爸媽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蕭怡剛走到大廳,便大聲向父母送祝福。

“乖啦,乖啦。祝你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步步高升。”

父母開懷大笑,也用美好的祝願回應。

蕭怡這才到洗漱間洗漱。然後,和父母一起到餐桌上吃麵。這一天,父母會故意把麵煮多一點,討“年年有餘”的意頭。盛麵的時候,又故意把麵少添一點,讓每個人吃完一小半碗後再添一小碗,討“添福添壽”的意頭。每一年,還能一家三口圍坐在一起,完成完整的儀式和習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