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尋跡(1 / 2)

“儷人居”酒家外與男子的相遇,帶給蕭怡很大的震撼。她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已經不斷深入地卷進蕭儀的圈子了。除了主動進入的睿遠公司以外,自己原來的圈子也未能隔絕。一個平常的表姐女兒的滿月宴,也能毫無征兆地遇上與蕭儀相關聯的人。或許,在重遇蕭儀以前,自己並不會在意這樣的細節。隻是,自己知道了蕭儀的故事,才會如此敏感吧。周六的晚上,蕭怡打開了蕭儀的手機,進入了她的“CC”空間,翻閱著說說、日誌與相冊,在她描述的世界裏遨遊了“數年”......

第二天早上,蕭怡在夢與蕭儀的空間的交織裏醒來,一個人出了門,前往蕭儀在“CC空間”描述的木桋海灘餐廳、神秘洞......

從家裏附近的公交站坐226號公交到終點站,換乘378號公交車坐15個站到“星月村”,步行25分鍾,就能到達木桋海灘餐廳。海灘餐廳向西走20分鍾,是“千尺山”。山上有一個神秘的山洞,穿過山洞能看到如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蕭怡帶上了蕭儀的手機,按照蕭儀的記載,踏上了尋找蕭儀昔日蹤跡的旅途。旅途遙遠,按照蕭怡以往的習慣,一定會約網約車或出租車前往。但這一次,為了感受蕭儀的心情,蕭怡特地按照蕭儀以前走過的路線,乘坐公交車,輾轉到達。

乘坐226號公交的乘客並不多,蕭怡能全程坐在座椅上觀看沿途風景。一個人的旅途,因為有了蕭儀的“陪伴”,而覺得平靜而美好。也因為有期待,再長的路途也不覺得遙遠、耗時。到了226號公交的終點站,是與A市市中心全然不同的一番景象:人煙稀少、大片綠樹,靜謐、陽光滿灑。

378號公交車,半小時一班。車上的人更少了,加上蕭怡,隻有3個乘客。其餘兩個乘客,是戴著草帽,穿著碎花短袖T恤,皮膚黝黑的中年女子。這兩個女子,大概是附近的村民吧,一路上說著與A市市中心全然不同的語言。她們在“沙河灣”站下了車,然後並肩說說笑笑,消失在視野。

在“星月村”站下了車,根據蕭儀的描述,右轉,穿過一條兩旁是淡紫色和淡藍色混雜的牽牛花花叢的小路。蕭儀的Let’s talk“好友圈”封麵,正是這一叢牽牛花。上次和戴希去蕭儀的家鄉時,也看到過一叢牽牛花,戴希還給它們拍了照片。戴希,記得蕭儀空間封麵的牽牛花照片?隻是,他並不知道,蕭儀空間封麵的並不是家鄉的那一叢,而是星月村裏的這一叢。這裏的牽牛花,顏色更淡,也更茂盛,還夾雜著一些小黃花。蕭怡忍不住拿出手機,找著相似的角度,拍下一張和蕭儀拍過的相似的照片。蕭儀在拍下這張照片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欣喜,思鄉還是哀傷?

穿過小路,左轉,直行,就到達海灘了。這裏的海灘,人不算太多。熱鬧、歡快卻不聒噪。遼闊的海灘上,隻有一個餐廳。餐廳門外,是天藍色的沙灘椅和浪白色的木桌子。桌上上方,是簡易的固定間距的橫木,掛滿了星星形狀的燈。可以想象得到,晚上所有燈打開之後,星燈點點,與漆黑夜空中大自然的星星交相輝映,達到自然與藝術的融合,必然是是市區裏看不到的美。

餐廳的門,全是自動感應的落到玻璃門。在餐廳裏麵,也能看到海灘的美景。隻是,這家餐廳,不叫“木桋海灘餐廳”,而叫“慕儀海灘餐廳”!自己來錯了地方?不會,完全是按照蕭儀描述的路線來的。餐廳更名了?有可能......為什麼要更名呢?難道是餐廳易主了?所以才從一個有點大自然味道的名字“木桋”改成了一個像人名的名字“慕儀”?餐廳依舊,人麵全非?

入內,白色印花的桌布和椅套,與市中心五星級酒店的風格頗為相似。開放式廚房,可以看到廚師們穿著統一的白色製服。立式收銀台,站著一個穿著黃色碎花短袖T恤,約25、26歲的女孩子,梳著高馬尾,皮膚有點黑,不算很漂亮,笑容卻很淳樸。餐廳內外,都坐有一桌客人,喝著飲料,輕鬆地聊天......

“小姐,你好。幾位?”一個穿著粉紅色無袖背心和青色短褲,紮著高辮子,約十八、九歲的女孩向蕭怡笑著打招呼,薄薄的嘴唇,露出可愛的小虎牙。

“一位。謝謝。”蕭怡在自己左邊靠窗的第三個位置坐下,並點了一杯“夏日冰火”。

“你好,請問這裏以前是不是叫‘木桋海灘餐廳’?木頭的‘木’,木字邊的‘桋’?”“夏日冰火”端上桌的時候,蕭怡向小虎牙妹妹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