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你真是讓我大吃一驚(1 / 2)

孟安顏被狠狠一噎,整個人的神色幾乎稱得上極度難堪。

但這個人是顧辭遠,她隻能把所有的情緒都壓了下去,僵著臉不說話了。

氣氛有點尷尬,顧辭遠卻毫無所覺,或者說,毫不在意。

他徑直對薑雨舟說:“你更傾向於哪種推理?”

薑雨舟原本神色也有些僵硬,但被顧辭遠的自若所感染,她也坦然了。

她沒有再去在意孟安顏,隻是實事求是地分析著這件事。

“一開始我覺得三個案子並無關聯,現在我更傾向於是同一人所為。”

“為什麼?”

薑雨舟說著自己的觀點,“金玲玲且不說,隻說秦凱傑和白小櫻這兩人,對方行凶的手法很類似,都很鋌而走險,十分大膽。

秦凱傑的案子,對方明明可以直接殺人,卻處心積慮地安排了一出借刀殺人,風險本身就很大。

白小櫻的案子就更不用說了,直接在警方的眼皮子底下,而且他設計的還是警察,借警察之手殺人,這其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了,可他卻還是這麼幹了,我覺得這折射出了對方一貫的風格。

細致,縝密,大膽,且有一定程度的反偵察能力,兩者的重合度太高了,所以我更傾向於懷疑他們就是同一個人。”

那個警員繼續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果他用相同的手法殺人,反而會讓我們把這兩樁案子跟秦凱傑的案子聯係在一起,從而相信鄭輝之的無辜,洗清他的嫌疑。

如果他用其他方式殺人,我們或許還會覺得這是不同的案子,隻是湊巧發生的時間很接近罷了。

既然如此,他為什麼還要用類似的手法去殺人呢?這樣豈不是讓自己身上的罪名又加了一樁,得不償失?”

這個警員的意思就是,既然對方隻是想殺人滅口,那用什麼方式殺人不是殺人,大可以用其他風險更小,更穩妥,更能隱匿自己的方式殺人,沒有必要用既讓警方加大懷疑,又風險極高的方式。

所以他更傾向於前者,覺得今天的兩樁案子是在模仿秦凱傑案的殺人手法。

他的這個觀點聽起來也有理有據,似乎也說得通。

薑雨舟卻沒有被問住,她緩緩開口,“我曾經看到過一篇犯罪心理研究的分析,有一種人,他在殺人後,看著警方焦頭爛額,他會嚐到甜頭,會感受到別人被他愚弄的愉悅。

基於這種愉悅,他會想要繼續殺人,延續這樣病態的愉悅,這就是部分連環殺人案凶手的內心曆程。

這幾個案子,凶手在殺害秦凱傑的時候就選用了一個分外大膽的方式,一開始他或許會緊張害怕,但最後他成功了,警方至今沒有破案,他的愉悅感得到了極大滿足。

所以,他才會忍不住故技重施,甚至嚐試更加大膽更加刺激的殺人手法,讓自己得到更多的滿足。

他選中警察作為殺人的工具,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也是對警方的一個挑釁。”

薑雨舟說完,發現大家都直勾勾地盯著她,像是滿眼驚奇,對她的理論有些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