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酸梅湯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將烏梅放入鍋中,再加入“冰糖、蜂蜜、桂花,”再倒入清水,開中火煎煮而成!湯涼以後即可食用。當然,如果是冰鎮的話,那就更佳了!(漢代時中國就已經學會製作糖了,那時的糖叫“石蜜”!意思大概是現在的片糖。)
敦煌殘卷中有一段關於印度製糖術的紀錄,說到印度出產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根據季羨林先生地解讀,“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 的音譯,證明那時印度製糖術的確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了中國。印度製蔗糖的方法,是將甘蔗榨出甘蔗汁曬成糖漿,再用火煎煮,成為蔗糖塊(sakara)。梵文sakara有“石”的含義。印度的“石”糖在漢代傳入中國,漢代文獻中的“石蜜”、“西極石蜜”、“西國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國”、“西極”正是梵文sakara的對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譯。石蜜就是今日的片糖。
其實這雛形的酸梅湯那是應該在宋朝時代才開始出現的!隻不過這遊誌把這酸梅湯給提前了六,七百年的時間了!
真正意義上的“酸梅湯”是始於嘉慶盛於道光,雖然我國很早以前就有酸梅湯了。古籍中所載“土貢梅煎”,就是一種最古老的酸梅湯。南宋《武林舊事》中所說的“鹵梅水”,也是類似酸梅湯的一種清涼飲料。現在我們喝到的酸梅湯那是清宮禦膳房為皇帝製作的消暑解渴飲料,後來此方流傳到民間。才被廣大人民給享用了!它可比西歐傳入我國的汽水要早上150年。
話不多扯!這幾人那都是頭一次喝這種神奇的飲品。最不沉穩的那就屬二狗了。這喝起冰鎮酸梅湯來,就跟餓死鬼投胎一樣。他旁邊比他小一歲的郭嘉可比他斯文了許多。
“眾位!今日我成管軍和武工隊新成。將來那肯定是任重道遠啊!所以本莊主決定我們成立一個高老莊軍事委員會。這委員會主席那就暫時由我來擔任。現在在坐的各位都是這委員會的成員了。以後我們高老莊的一切軍事行動,在坐的委員都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如果大多數人都同意他的意見的話,那我們就采取此意見。”遊誌說出了一大堆與這個時代不同的名詞,不過還好,這古代人也不愚笨,外加上遊誌會經常嘴裏蹦出些新詞彙。雖然有時會聽的發愣,但事後想想,還是能領會其意的。
遊誌接著說道:“現在大家來說說看,我們高老莊存在哪些威脅和隱患!?”
郭嘉清了清嗓子:“我們現在最大的隱患就是得罪了河東郡守!這河東太守董卓可是京師幾大護衛軍之一(河東郡直接歸屬於首都洛陽管理,那董卓可是大將軍何進的跟前紅人),我覺得我們最好找個機會跟董卓把關係搞好!”郭嘉第一次參加這種軍事會議,提出了一條不輕不重建議。雖然遊誌心中知道這董卓未來的結局,可郭嘉是不知道的啊!所以這郭嘉也確實作為謀士提出一條很負責任的意見。遊誌正需要的就是大家能集思廣益,充分開動腦筋。
王越也跟著郭嘉後麵說道:“那我也提一點意見吧!在越看來,雖然我們這300人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但是卻都不是練家子會武之人。今日這夥人,我覺得就是那跟來的幾十名騎兵那也各個都能以一敵三!我們的隊伍現在急需要專門的訓練和提高本領啊!”王越作為一名武藝達到宗師級的高手也是從他的角度說了一點個人意見。
雷冰是這裏最底層出來的人,但是這人卻一點也沒怯場:“莊主!我今日砍木歸來,發現了一個隱患!那就是從陘山洧(wei四聲)水的支流可以順水而下流到我們高老莊邊上的潩(yi四聲)河啊!如果哪一天這陘山上的山賊從水路來個偷襲,恐怕我們......”雷冰確實是有軍事頭腦的,說出了這高老莊一個不小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