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農曆的)的太陽,炙熱的焦烤著華夏大地。夏天到臨,讓每個人的內心都開始燥熱起來......
按理說這也是夏麥收割的農忙時節,往些年間那也是熱鬧和繁忙的時候。特別是這人口眾多的潁川郡。可惜今年天下大亂了,發生了規模浩大的黃巾起義!而這潁川郡大部已經被這黃巾軍給占領了。老實本分的農民,機靈一點的都舉家搬遷去到別縣逃難了,而那無依無靠的或是投降參加了黃巾,或是在家繼續過著苦日子熬著!
總之,這黃巾起義沒有改變漢朝的任何惡劣的生存環境,反而是讓這日子更苦了!雖說這黃巾軍不會欺負老百姓,但是這打起仗來,誰還顧得了誰啊!死人和家破人亡一直是這時代的主旋律......
此時陽翟城被黃巾渠帥黃邵給重新正頓了一番。還別說,這黃邵確實是比那原渠帥波才(就是文章剛開始,遊誌冒充的那位渠帥)厲害多了!就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陽翟由原來長社敗退回來的一萬多人馬,又迅速壯大到五萬多人馬。雖然這裏麵有一多半是非戰鬥家屬人員,但是就算如此,真要算下來這能戰之兵也絕不會少於一萬人以下!
題外話:大家肯定會覺得奇怪,怎麼才這麼點人打仗啊?不是在三國動不動就十幾萬,百十萬人來打仗嗎?就算隨便一個偏將那也應該要帶上個幾萬人出去廝殺。
來,讓我們看看真實的曆史。
據《後漢書郡國誌》所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全國有戶933.6665萬,一戶平均算四五口人,那也就是五千來萬人!到這靈帝時期,由於天災戰禍,加上瘟疫橫行!人口數量估計對半減吧,就算他有兩千來萬人口!而到三國時期戶籍統計是魏的人口總數是443萬,蜀94萬,吳230萬(三國時期總人口數約767萬)。
再讓我們看看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的部隊人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1 .官渡之戰:袁紹、曹操軍在官渡直接作戰的兵力對比為10.5萬比3.3萬(加上未直接參戰的後軍和運輸部隊,雙方兵力對比為12萬比3.4萬)。
2 .赤壁之戰:《資治通鑒》的記載,周瑜向孫權彙報的曹軍實力為:“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複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隊不過15~16萬人,新收降的劉表軍頂多7~8萬。所以曹操全國的軍隊合計23萬多人(這是曹操全部的兵力)。所以曹操在赤壁前線部隊應該是十萬上下!加上要鎮守城關要隘,所以能戰之兵估計五萬左右(外號稱八十萬啊!)
曆史記載:孫權派給周瑜的部隊為3萬人。當時孫權的總兵力估計為7~8萬,但由於部隊均分散在各地駐守和平定各郡的叛亂,一時很難抽調,加上防禦曹軍在東線進行的三路牽製性進攻,也需要1萬多部隊。另外估計孫權自己還帶領著2萬人左右的戰略預備隊,位於周瑜的後方(柴桑)。
而劉備向夏口撤退時在當陽被曹軍擊潰,估計損失了數千人,因此在戰役開始時,劉氏軍隊僅有1.5萬人左右(位於夏口一帶,據說劉備還沒有參加直接戰鬥,隻是負責把風和助威)。
所以赤壁之戰,實際兵力對比也就是5萬(曹操)對4.5萬(孫劉聯軍)。真打的估計是 5萬(曹操) VS3萬(孫權)。
3 .夷陵之戰:蜀國劉備投入兵力5萬,孫權投入兵力5萬。
所以這時打仗大概都是幾千人到萬把個人的數量才是合理的。大家不要被和電視給誤會了!
這下麵還有網上高人的記錄,可以參考一下(覺得特別牛,所以百度複製下來部分,幾經轉手之後,也不知道原作者是誰)。
194年8月,曹操自徐州回軍救兗州,敗於呂布軍,部隊損失很大,僅有不到1萬人(見《資治通鑒漢記五十三》“冬十月,操至東阿……程昱曰: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
200年官渡戰役時,曹軍全部總兵力為6.5萬人左右。
官渡戰役之後,曹軍的總兵力是多少呢?估計7.5萬人左右。戰前為6.5萬,戰役中投降過來1.2萬,戰役本身損失數千。注意:後來俘虜的7~8萬人根據曆史記載被曹操全部坑殺了。不能計算在內。
在以後滅袁的其它各次戰役中,還有一些袁軍將領率部隊投降過來:
203年4月,袁譚部將呂曠、呂詳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
204年7月,袁尚部將馬延、張凱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
204年9月,攻占鄴城,東門校尉審榮率部投降,兵力1千人,另俘獲一些;
206年1月,袁熙部將焦觸、張南率部以幽州歸降,兵力2.5萬人。
還有黑山10萬部眾的投降,估計也能精選出1萬以上的人馬。這樣在打平北方四州後,曹軍已經肯定有12萬人左右了。加上曹軍本身的補充、發展,估計在北方平定後的208年春天,總兵力為15~16萬人(其中親信率領的精銳7~8萬),不會更多了。
曹操曆來認為兵不在多而在精,在統兵將領的運用。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的部隊一直並不是很多人的緣故。另外,曹操在開始創業時期,曾經三次吃過部隊人雖多但不精銳的虧:一次在討伐董卓時,曹操率領數千新征集的部隊單獨與董卓部將徐榮軍交戰,結果曹軍經不住正規軍的攻擊而潰散,曹操自己也差一點犧牲(幸被曹洪所救,留下了“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的故事);二次在由徐州回軍與呂布交戰時,3萬由黃巾軍改編的青州兵被呂布的1萬騎兵一衝即潰,自己也負傷險些光榮了;第三次在討伐張繡時,上次戰役餘下的青州兵又被張繡的偷襲打得潰不成軍,不僅自己的兩個孩子和猛將典韋戰死,自己又差一點完蛋。此後,曹操就一直堅持使用數量少但非常精銳的部隊。即使遇到象主將陣亡的情況,部隊也不會潰散。例如:
官渡戰役——曹操親率5千精兵深入袁紹後方一舉擊敗其大將淳於瓊的1萬多守軍和增援軍的前後夾擊,燒毀了袁軍屯於烏巢的全部糧草;
進攻關中——麵對號稱當時最凶悍的西涼長矛兵,曹軍沒有一次被其衝亂過;
漢中防禦——麵對主將夏侯淵遇伏陣亡,部隊很快又聚集起來,在其它將領指揮下頑強頂住了劉備的進攻,直到曹操大軍趕到。
唯一的例外就是本次戰役中,曹操直接使用了新投降的荊州水軍,這主要是因為:第一,曹操自己沒有水軍,不得不用。第二,曹操為了盡快消滅劉備,來不及整編和訓練這支水軍。第三,曹操是準備用這支水軍去攻打劉備的,而劉備的水軍比較弱小。曹操也知道這支水軍不是周瑜水軍的對手,所以在赤壁一遇到周瑜軍,曹操就避而不戰。但是,曹操還是最後一次吃了兵不精銳的大虧。就是這支水軍導致了其一生最大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