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章 演戲(1 / 2)

“大帥,近幾日斥候城外探報,這陽翟城西,城北,城南都有大量軍馬調集。城內已經有謠言傳開說這朝廷又調撥大軍前來助戰了,恐怕這陽翟城將要大戰啊!”何儀很擔憂地向黃邵稟告道。(遊誌稍微給皇甫嵩提了一下孫臏與龐涓的“馬陵之戰”減灶的故事,這將門世家的皇甫嵩就立馬能心領神會到其中的妙絕!於是也有模有樣地學了一回“加灶”的戲法。)

馬陵之戰(減灶的故事):

公元前342年魏將“穰疵”在南梁(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和霍(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擊退韓將孔夜的軍隊,韓昭侯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向大臣們詢問應當及早救韓還是推遲救韓。張丏認為如果晚救韓,韓國必將轉而投靠魏國,不如早救韓。田忌則認為趁韓、魏之兵還未疲憊就出兵,等於代替韓軍遭受魏軍的攻擊,反而會受製於韓,不如晚救韓。等待魏軍疲憊,韓國危在旦夕一定會求救於齊國,這樣可以名利雙收。齊威王十分讚同田忌的觀點,秘密與韓國使者達成協議,但沒有立即派出援軍援助韓國。而韓國自恃有齊國的援助,與魏國作戰接連五次戰敗,不得不求救於齊國。齊威王於是派田忌、田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援助韓國。

孫臏再次采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率軍襲擊魏國首都大梁。龐涓得知消息後急忙從韓國撤軍返回魏國,但齊軍此時已向西進軍。孫臏考慮到魏軍自恃其勇,一定會輕視齊軍,況且齊軍也有怯戰的名聲,應采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引誘魏軍進入埋伏圈後加以殲滅。孫臏命令進入魏國境內的齊軍第一天埋設十萬個做飯的灶,第二天減為五萬個,第三天減為三萬個。龐涓行軍三天查看齊軍留下的灶後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進入魏國境內才三天,齊國士兵就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於是丟下步兵,隻帶領精銳騎兵日夜兼程追擊齊軍。

孫臏估算龐涓天黑能行進至馬陵,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孫臏於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樹的樹皮,露出白木,在樹上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令一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馬陵道兩旁,約定“天黑能在此處看到有火光就萬箭齊發“。龐涓果然當晚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見到白木上寫著字,於是點火查看。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萬箭齊發,魏軍大亂。龐涓自知敗局已定,於是拔劍自刎,臨死前說道:“遂成豎子之名!“齊軍乘勝追擊,殲滅魏軍十萬人,俘虜魏國主將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而齊國則稱霸東方。

這種爾虞我詐的故事,太多了!

比如後來的董卓。你別看董卓壞事幹得不少,但是鬼點子也是很多的!董卓在公元189年被大將軍何進招回洛陽秘除宦官之時。由於到洛陽時董卓隻帶了三千兵馬,董卓為了鎮服洛陽各方勢力。於是想了一個主意:董卓他吩咐幾個心腹將領在深更半夜悄悄地把人馬帶出城去,等到大白天,再大張旗鼓排著隊回到城裏。接著就放出風來說,這些人馬都是董卓剛從外麵調來的。這麼一連好幾天,把京城裏的大臣全給唬住了!誰也鬧不清董卓的人馬到底有多少。有說五萬的,有說十萬的,有說數也數不過來的。總之董卓能獨霸京師洛陽,那也是有智謀的,並不是一味靠武力。

古時詐騙之術比比皆是,平常之人大多在驚慌之時很容易上當。所以這黃邵等人被騙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這陽翟城中為啥會不斷謠言四起,主要還是這遊誌早已經成功地派遣了雷冰等幾十人“武功隊“混入城中。這古時打仗也並不一定會對整城圍困的跟鐵桶一般(當然除非雙方都死磕到底,而且圍困方還得有一定數量上的人員才能做到對整城斷水斷糧)。所以每日有一定的時間陽翟城門會開放一下,這樣好讓城內居民出城取水砍柴補充生活物資什麼的。而這陽翟正好屬於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