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把故事再轉到伍習這邊......
本來這軍候伍習他是想再回陽城叫上都尉郭汜與本部軍馬,再來高老莊搞事情的!但是隻可惜,這伍習剛回到陽城軍營時,就收到軍報:董卓已經被朝廷任命為東中郎將,要他接替北中郎將盧植去攻打冀州的張角黃巾軍了!所以這伍習現在也是要隨軍北征去了。
原來這董卓用計已經成功地把北中郎將盧植給擼掉了!(董卓派李儒到洛陽行賄小黃門左豐,叫他向皇上請命去前線視察盧植的戰況。結果這盧植大軍此時戰事是十分吃緊,他正和張角在拉鋸戰當中相互消耗著!左豐本來是想兩邊通吃,也想向盧植收取賄賂,結果這盧植剛正不阿!根本就不吃他這一套,所以左豐索性就順了董卓的意,直接回到皇上那說盧植怯戰不出。)
結果就是盧植被免除了職務,並用囚車押送回了絡陽。董卓以為把盧植給弄下去,給自己騰位置出來,那軍功就唾手可得!可誰想到。這跟著盧植的副將“烏桓中郎將”宗員和北軍五校(即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軍馬可不聽董卓老賊的調遣!那各個都是消極怠工,被動迎戰著。
其實這都沒啥,因為董卓自己手低下可是有王牌軍隊:西涼鐵騎和飛熊軍的!
西涼鐵騎,又稱西涼兵團。總共有兩支,一支是涼州軍閥董卓的部隊(涼州政府軍出身隴右),董卓死後由部將李傕率領。另一支是馬騰、韓遂的部隊(涼州起義軍),後由馬超繼任了西涼軍首領。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自古涼州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西涼鐵騎作戰彪悍、凶狠、尤其適合沙漠戈壁的長距離持久奔襲作戰,這也與涼州人的特質和大宛馬的特質有關,我們從涼州東漢“雷台漢墓”出土的涼州鐵騎方陣就可以看出確實如此。
飛熊軍是董卓的私人精銳部隊,軍隊旗幟上繡有肋生雙翅的飛熊圖案。軍隊由董卓的心腹大將李傕等人統領。飛熊軍全部是由西涼軍中的精英和能人異士組成!飛熊軍裝備也是十分精良,戰鬥力更是十分強悍。
董卓軍隊不僅強悍,而且文臣武將也是不少!這董卓文有軍師李儒,謀士賈詡。武有段煨,胡軫,徐榮,李傕,郭汜,華雄,樊稠,李肅,張濟,牛輔,董昱,董越等。
按理說董卓不用盧植的那套領導班子和手底下的士兵,照樣是可以自己單幹贏得勝利的。可是這太平教不僅有三十六方渠帥的軍馬!而且這張角手底下還有三十六天罡道將和護法天樞子助戰。如果是實打實按“排兵布陣”來打仗,可能這張角黃巾軍還真的不是董卓的對手!奈何這張角兄弟三人,與三十六天罡道將,外加護法天樞子一起興風作法,搞得這董卓大軍是暈頭轉向,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自然這人力不是怪力亂神的對手!
其實盧植軍中還有一支法師團隊:正一教的天師張魯,與其手底下的四大護法,西白虎使:張衛(張魯弟),東青龍使:張愧(張衛弟),北玄武使:張徵(張愧弟),南朱雀使:張玉蘭(張魯最小妹)和二十八神使。
白虎(張衛)座下神使: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青龍(張愧)座下神使: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玄武(張徵)座下神使:鬥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貐
朱雀(張玉蘭)座下神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這四大護法其下麵各七名神使,合起來正好是二十八使!
如果董卓能好好地運用盧植留下來的法師團隊,其實也是不會輸的。但是這董卓一直是個傲慢自大之人,加之他董卓一直有排除異己的壞習慣!所以這張魯團隊也是跟董卓尿不到一塊去......
董卓很快的就接連戰敗!最終還是被昏庸的朝廷給英明地革了職,並被貶回到隴西老家去了。
不過這董卓也是沒有沉寂太久!
在今年的冬天(184年),涼州北地郡(後來在194年被劃分到雍州)的先零羌和枹罕縣的群賊反叛,擁立羌族“北宮伯玉”、“李文侯”等為將軍,並殺死“護羌校尉”冷征。後來,伯玉和李文侯又與金城(今甘肅蘭州市西北)漢人邊章和韓遂聯合。在不斷的兼並戰爭中,邊章和韓遂勢力迅猛增強,不僅殺死了金城太守陳懿,而且還在中平二年以討伐宦官為名,率領大軍,“入寇三輔,侵逼園陵”。在東漢政權麵臨被推翻的緊急關頭,漢靈帝急忙啟用和征派幾乎所有的精兵強將來抵禦邊章和韓遂的進攻。於是,董卓又被重遷為中郎將,拜破虜將軍,和司空張溫、執金吾袁滂、蕩寇將軍周慎等率領步兵、騎兵共十萬人屯兵美陽(今雍州武功縣北),護衛園陵!不過這都是後話了,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想要混得好,一定要懂得處理好個人跟集體的關係!能屈能伸才能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