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錢了,你想幹嘛?”秦壽捂住自己的錢袋子,並向四周警惕地察看著。
“放心吧!這裏就隻有我們兩個人。不如這樣,我們大家把錢都放到一起,還加上這院子的房契。等下我們來賭一把怎麼樣?如果誰要是贏了,誰就把賭注給全部給拿走。”遊誌用語言誘惑著秦壽等人。說話間,遊誌順手就把自己身上的錢袋子和房契外加上王越的錢袋子堆在地上的一個角落。
這地上現在大約也有個幾萬銖錢,而且還有一張三進式的院子房契在這裏。所以秦壽他看著這些還真的有點動心了。
“那你想賭啥?”秦壽試探性地問了問遊誌。畢竟這還是頭一次遇到敲詐的對象這麼主動,搞得他秦壽還真的有點不適應了。
“嗯!其它的我也不懂,要不我們就比掰腕子吧?誰要是贏了,誰就拿錢走人!三局兩勝,你看怎麼樣?”遊誌麵帶笑容地說道。
這秦壽眼珠子賊溜亂轉了幾下,然後果斷地說道:“不行,我怎麼知道你會不會耍詐!而且萬一你的力氣天生就很大,那豈不是我等要吃了這啞巴虧了!我才沒有笨到上這個當呢。”這秦壽確實是一個既雞賊又狡猾的人。你想他在市井底層裏摸爬滾打了這麼久,那已經是本能的養成了一種警惕的習慣。要不然,他早就在這洛陽城的各大幫派爭鬥中變成了炮灰!
遊誌聽後心中也是一樂,心裏想:“沒想到這小子這麼雞賊啊!”
這遊誌他自從在暴鳶墓裏麵吃了巨蟒血之後。也不知道怎麼的,那力氣比以前是大了許多倍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噬魂玉石”起了疊加的作用。總之他力氣現在已經是正常人的幾倍不止了!不說有千斤之力吧,但起碼提個百來十斤的東西跟玩一樣。所以剛才遊誌才會跟這秦壽他們比掰手腕。
“那你說怎麼辦吧?”遊誌也不慌張秦壽有其它的比試,反正就這幾萬銖錢的賭注而已,大不了到時就賠光了。遊誌他這點氣魄那還是有的。
隻見這秦壽嘿嘿猥瑣的一笑,順手摸了一下自己臉上的刀疤。然後自信地說道:“聽說這洛陽城西雍門幾裏的禦道北麵有一個叫白馬寺的地方,那裏麵住了許多番外來的和尚,我還聽說這廟裏麵養了幾頭藩國進貢過來的狻猊!如果今夜你能把這其中一頭狻猊的毛給剃光了,這賭我就算你贏,怎麼樣?倒時我們立馬給你五萬銖錢!明日一早,我們大家一起去白馬寺看這狻猊毛有沒有少啊!這賭你敢打嗎?”
這秦壽實在是太陰險了。我們先說說這狻猊是個什麼鬼。
狻猊(suān ní)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第五子,另說是第八子)。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它的形象一般是出現在香爐上,讓它隨之吞煙吐霧。古書記載狻猊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它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因此狻猊也常常出現在中國宮殿建築,佛教佛像和瓷器香爐上麵。
“狻猊“一詞,最早出現在《穆天子傳》曰:“名獸使足走千裏,狻猊、野馬走五百裏。“晉代郭璞注曰:“狻猊,獅子。亦食虎豹。“《爾雅·釋獸》記載:“狻猊如彪貓,食虎豹。“郭璞注曰:“即獅子也,出西域。“。這兩書成書時間孰早孰晚說法不一,但都沒有對“狻猊“的形象進行詳細地描述。自東漢時西域進貢獅子來後,狻猊就名曰“師子“。今所知較早的見記載於《漢書·西域傳上》:“烏戈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顏師古注雲:“師子,即《爾雅》所謂狻猊也。“其他官方記錄還見於《後漢書》的“章帝記“、“和帝記“、“順帝記“等處,此共計四次。自隋唐及以後又逐漸變成加上反犬旁的“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