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章 拜見(1 / 2)

遊誌見這惡仆狗眼看人低,於是也隻能俗套的從衣兜中掏出了一吊錢(一千錢)來:“現在這禮物夠分量了嗎?”說完,便把一吊錢甩到惡仆胸前。

“夠了夠了!您在這裏稍等片刻,我這就進去給您通報一下。還有,順便給您提點小建議,你最好把這羊頭朝左邊這個方向奉上。這樣做是對主家的尊敬!”惡仆轉眼之間笑容滿麵地對著遊誌說道。

張讓府所在的“修真坊”這個地方,也是個很特別的地方。修真坊靠近城西內城邊上(洛陽有三道城牆護著,分別是“外城郭牆,內城牆和皇城牆”。這“外城”都是住人,“內城”是官員辦公上班所在地,而“皇城”內則是皇帝上朝和居所地)。而且修真坊靠近上西門,往北走就是皇家園林“西園”了。

為啥張讓要住在這裏呢?因為這修真坊邊上有一道夾城路(方便官吏辦事,百姓不許行走的特別通道。)直通皇城內的青鎖門。這青鎖門一入,那就是進入皇帝的寢宮“北宮”了。因此這張讓選擇了這麼一個好地方。

不僅如此,這修真坊邊上就是著名的洛陽“紅燈區”桂芳坊和舒蘭坊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張讓因為自己是個宦官,還是因為這輩子做不了真男人,因此喜歡在這美女紮堆的地方住著。以此來彌補生理上的缺陷。而且這修真坊還有個好處,那就是往南一點那就是金市了。估計這張讓家也是喜歡貪圖享樂之人,要不然,怎麼喜歡住在商業發達的城西呢!

“誌才來了啊?來就來,還客氣個啥!這是你買的羊羔崽子啊?”張奉一邊在自家廳堂內“投壺”,一邊瞟了一眼遊誌。然後自顧自地繼續著投壺道:“張三(剛才那個門口開門的惡仆),收禮吧!等下吩咐庖廚做一道鮮羊羮給誌才嚐嚐!”

名詞解釋:投壺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做的一種投擲遊戲,也是一種禮儀。在戰國時期較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發揚光大。投壺是把箭支向壺裏投,投中多者的為勝,少者則照規定的杯數喝酒。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這其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壺”這種遊戲。

投壺是從先秦延續至清末的中國傳統禮儀和宴飲遊戲,投壺禮來源於射禮。由於庭院不夠寬闊,不足以張侯置鵠;或者由於賓客眾多,不足以備弓比試;或者有的賓客的確不會射箭,故而以投壺代替彎弓,以樂嘉賓,以習禮儀。北宋人呂大臨在《禮記傳》中雲:“投壺,射之細也。燕飲有射以樂賓,以習容而講藝也。”

在這古代,一般主家收禮之時要再三推托,暗示本人無德無才,不能承受禮物。而張奉這麼直接的就收了禮,卻還真是給遊誌意想不到的“灑脫”感啊!(就算是這現代人收禮,不也得客氣一下先,何況還是很注重禮節的古代。)

“戲公子,小的給您提個醒,我家張公子是嫌棄你送的禮物不值錢!你自己也掂量一下該怎麼辦吧......”這惡仆收了遊誌一吊錢之後,在過來接收遊誌手裏的羊羔時因此也是順便小聲地提醒了一下遊誌,這樣也算是小小的回報了一下遊誌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