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一聲沉悶的跌落聲傳遍於廳堂內。此時底下的觀眾有張大嘴巴不敢相信事實的,也有搖頭歎息輸了錢的,更有呆若木雞不知道在想啥的......總之,遊誌一腳把紀靈給踢下了擂台!這恍惚間,大家對此感覺都不是那麼的真切。
“好,不錯呀!哈哈......”隻見一個身長七五寸的男子,對著台上的遊誌叫好道。此時這看台的觀眾大多都是買紀靈贏的,這突然間有人出來叫好,這不是明顯掃眾人的興嘛!
“你個鳥人,爺爺剛輸了錢,你就敢叫好......”一位脾氣火爆的世家子弟剛想出來教訓這名叫好的男子。沒曾想,自己還沒到他跟前就被他身邊的一人給擒拿住了。
由於這鬧的動靜比較大,所以遊誌也被下麵的騷亂給吸引住了。這叫好的男子,遊誌並不認識,可是那擒拿住富家子弟的人,遊誌可是見過,這不是前幾日在晚上追殺王景的“繡衣直指”嗎?那晚的場麵,遊誌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呢!
“莫非,此人是朝廷派來的?”遊誌在心中暗自琢磨。
“你快給大爺我鬆開!我舅父可是朝廷裏的小黃門(漢代低於黃門侍郎一級的宦官),你要是敢動我,我讓你吃不了兜著走......”這被擒拿住的世家子弟還在掙紮嚇唬人道。
“宏爺,這小子對您如此大不敬,不如就地正法算了?”繡衣直指恭敬的征詢著此男子的意見。
“算了,關進大理寺。罰個幾百萬再放了吧!”這男子卻心平氣和的說道。
題外話:大理寺,官署名。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漢時期大多都叫“廷尉”!
不過在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改名為“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恢複舊稱“廷尉”,哀帝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又改為“大理”。新莽時代改名“作士”,東漢時複稱為“廷尉”。到漢末又為“大理”。魏黃初元年(221年)又改稱為“廷尉”,後代沿襲未改,至北齊罷廢。
“宏爺真是寬宏大量,德比堯舜呀!”此時,旁邊一名仆人打扮模樣的中年男子殷勤地拍馬屁道。
遊誌定眼一瞧,這TMD不正是張奉他爸十常侍張讓嗎?因為前兩日遊誌可是到張奉府上拜見他們父子倆。遊誌此時立馬在內心裏就聯想了一下:“這男子有繡衣直指和十常侍陪同著,剛才繡衣和張讓都叫他宏爺,難道他是現在的大漢靈皇帝劉宏?”
遊誌抱著“寧可錯殺,也絕不放過”的心態。於是立馬把手中的劍拋給擂台下的第五洪,然後十分恭敬地爬下擂台。
“宏爺能到此地觀看我們這群武夫鬥勇,真乃是我們三生的有幸啊!小的戲遊給您請安了!”遊誌一直秉承著“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的道理行事。
此時這遊誌的奇怪舉動,把早在一旁吃酒聊天的曹操和袁家兄弟給吸引了過來。這幾個人可是高級官吏的官二代,所以他們也是見過皇帝劉宏麵的。
“陛......”曹操等人誠惶誠恐地走到劉宏跟前,可還沒等陛下的“下”字說出口,就早已經被張讓給攔住了訓斥道:“曹操,宏爺來此滿春院,你想讓天下人皆知嗎?”
“是,在下唐突了!”曹操和袁紹等人都恭敬的彎腰道。
“沒事,你們繼續飲酒去吧。我跟戲遊有些話要講。”劉宏倒是很隨和。
這劉宏可是當今大漢的皇帝,所以這“聖言”一出,曹操他們可是不敢不聽。於是他們又都訕訕地回到原座去了。
“你叫戲遊啊?”劉宏倒是有點明知故問的意思。
“是的,宏爺。”遊誌心裏此時也是很忐忑,也不知道為何劉宏要跟他單獨說話。
“這兩日賺了不少錢吧?”這劉宏意味深長的話,可把遊誌的下巴都給嚇到了。此時遊誌內心思緒雜亂:“難道是皇帝想整治我?不對,如果皇帝要來弄我,也沒必要親自出宮來啊?對了,謠傳這漢靈帝無比愛錢!難道他是看上我賺的錢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的錢都是您的。”遊誌小聲的對著劉宏說道:“宏爺,今日我賺的錢,全是您的!等下結完賬,馬上給您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