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章 全民皆兵上(1 / 2)

王和這麼一說,遊誌心情還是挺沉重的。因為這表示他的高老莊依然還掙紮在生存的死亡線邊緣。其實這不是高老莊管理上出現了什麼問題,也不是遊誌他製定的政策不好。這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高老莊現在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高老莊他以前才五百來人口,可是現在這耕作土地麵積沒有增加多少,但是人口卻巨變成了三千五百多人。這人口可是以前的七倍之多啊!你說這生存能不變得緊張嗎?

“看樣子,我們高老莊要多增加其他收入才是啊!這光靠種地,那是走不長遠的。”遊誌對著王和說道。

“奉孝,我們高老莊現在的軍隊建設怎麼樣了?”別問遊誌為什麼敢這麼明目張膽的問建立私軍的話。這自從漢靈帝解除了黨錮之後,便允許了各地州牧郡首以及世家豪族自行招募鄉勇來抵抗黃巾。此政策一出,郭嘉馬上就意思到了,這劉漢天下將要發生巨變了,現在郭嘉與遊誌在“軍建”上麵那是達成了空前的一致意見。這再窮再苦,高老莊也不能耽誤自己的“成管軍”與“武工隊”的建設!這高老莊未來的一片寧靜小天地,那是要靠強大的武裝力量來作為後盾支撐的。

“莊主,我們軍隊現在基本保持在三百人的正常編製。其中高順帶領的成管軍(陷陣營)有二百五十人;雷冰帶領的武工隊(斥候)有五十人。另外,我們莊內保安隊作為預備隊也保持在三十人的滿員編製,如若我高老莊遇到敵襲,我軍可以直接拉出三百三十人出來作戰。郭某別的不敢保證,隻要是在五百人以下的武裝力量,那是絕對不敢靠近我們高老莊半步的!”郭嘉自信滿滿地說道。

遊誌聽後卻還是不滿意地說道:“嗯,這樣還不夠啊!奉孝......”雖然這郭嘉把高老莊的軍力已經調整到了極限。(高老莊幾乎是十個人裏麵就有一人當兵了!)但是遊誌覺得,這樣的軍力也隻能是對抗一下小股土匪而已,如若遇上千人以上的部隊,雖然不至於立馬被其擊潰,但是這樣打起來,那肯定是自己這方會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莊主,以郭某之見。我高老莊鄉勇在陽翟縣那已然成為第一大的軍事力量(除了政府軍隊外)。難道這樣還不夠嗎?這除非是官家的兵打來,要不然,以我軍實力,附近已經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挑戰我們了!”郭嘉不解的說道。

“奉孝,這眼光要放長遠一點。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雖然黃巾勢力已經被鎮壓得差不多了。但是這將來是誰家之天下,還猶未可知啊?”遊誌意味深長地對著郭嘉說道。

這郭嘉雖然年少就名滿鄉裏,但是他可不是一位隻會死讀書的呆子。這郭嘉自己也是很早就發現了大漢將要傾滅,所以他內心也是一直希望找到一位明主,然後盡自己所能輔佐他成就一番霸業。現在經過遊誌這麼一直說,郭嘉似乎內心的某個窗戶被他給打開了。

“可是,莊主。我們高老莊已經是達到了兵力的極限了!如果再要征兵的話,那就會耽誤農業生產了。而且,這兵丁多了的話,我們莊園也是供養不起的啊!”郭嘉如實的說道。

遊誌聽郭嘉這麼一說,也沒有直接去否定郭嘉,而是先跟郭嘉講了講西漢的故事:“奉孝,為何我大漢高祖能席卷先秦各家,以弱兵勝項王強軍而取天下。但是卻被區區的匈奴給圍困在白登山?”

白登之圍:漢高祖七年,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並勾結北方的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時值寒冬氣候,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在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之久,並且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係。後來劉邦采用了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於”的閼氏(冒頓的妻子)行賄,才得以脫險。

“以史書記載,我高祖失敗乃是輕敵冒進所致!”郭嘉自信地說道。

《史記·匈奴列傳》:是時漢初定中國,徙韓王信於代,都馬邑。匈奴大攻圍馬邑,韓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晉陽下。高帝自將兵往擊之。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頓詳敗走,誘漢兵。漢兵逐擊冒頓,冒頓匿其精兵,見其羸弱,於是漢悉兵,多步兵,三十二萬,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匈奴騎,其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駹馬,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高帝乃使使間厚遺閼氏,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於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於察之。”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於是高帝令士皆持滿傅矢外鄉,從解角直出,竟與大軍合,而冒頓遂引兵而去。漢亦引兵而罷,使劉敬結和親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