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章 西域(1 / 2)

公元一八四年九月的某天,遊誌在譙縣被辭官後,僅回高老莊休整了一天,接著就換乘了快馬(打葛坡賊繳獲的戰馬)往西涼方向去了。本來這摳門的遊誌還想繼續騎著毛驢去“旅行”的,結果羅西尼跟他講解了一下千裏迢迢的西涼路途之遙遠後,因此這遊誌就很明智地在高老莊換乘了坐騎。

本來計劃是羅西尼,任紅昌和遊誌三人一同去西涼的。結果王允在譙縣意外地認了任紅昌做他的義女,於是這紅姑娘就變成了後世有名的貂蟬姑娘。接著王允突然又被朝廷給免去了豫州刺史的職位,所以這貂蟬姑娘也就跟著未來的王司徒一起提前回了洛陽。至於這貂蟬生父的骨灰回老家西涼臨洮縣安葬的事情,也早已經被王允派底人給去辦了,所以這貂蟬也就沒有必要再跟著遊誌去西涼白跑一趟了。

雖然遊誌內心有一些失落,但是這畢竟也是對貂蟬的人身安全有所保障的。因為此時涼州地界羌胡已經開始在蠢蠢欲動了,遊誌根據後世的經驗,心裏早已經知道這涼州未來那是要動蕩很多年的。因為這西涼地處大漢最西北的地方,在它的南麵有羌氐,北麵有匈奴,而西麵又是有西域數十個小國圍繞著。這所謂的人多嘴雜心亂,那自然就很容易起衝突。這羅西尼正是在這種衝突中被別的小國抓了俘虜給賣到洛陽的。(《後漢書》記載:天下強勇,百姓所畏者,有並州、涼州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義從、西羌八種 。)

補充曆史:東漢光和七年(184年),北地郡、安定郡、金城郡、隴西郡與枹罕、河關等地的兩股羌人舉事在涼州發動叛亂,並殺了護羌校尉“冷征”。羌人“北宮伯玉”在反叛時,將時任涼州督軍從事的邊允(邊章)與涼州從事的韓約(韓遂)劫為人質,並不予放還。涼州刺史“左昌”派“蓋勳”率軍駐守阿陽縣,這時叛軍見阿陽縣無法攻破,便轉向攻打了金城郡,且斬殺了金城郡太守陳懿,並脅迫邊章、韓遂入夥,最後共同推舉邊章為叛軍的首領。後邊章又率軍包圍了“州治”冀縣,接著左昌向蓋勳求援。蓋勳在率援軍抵達冀縣時,就憤怒地斥責邊章等人背叛朝廷。可邊章、韓遂卻說:"左昌當初要是早聽您的話,派兵來救援金城郡,或許我們還能改過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了。"於是,邊章等人哭泣而去,並解除了對冀縣城的包圍。然後又去包圍護羌校尉“夏育”。最後,邊允改名為邊章,韓約也在此時正式改名為韓遂。

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年春,事態升級。叛軍已達數萬人,並打算進軍漢故都長安,史稱“涼州之亂”。 韓遂等人率領數萬騎兵打著誅殺宦官的旗號入寇三輔,並侵逼園陵。於是漢靈帝遣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及中郎將董卓征討,結果都不能克,而邊章、韓遂等實力進一步擴大,巔峰時曾經達到擁兵十萬之眾,一時也是天下為之騷動。儀郎傅燮曾給漢靈帝說過:“今涼州天下要衝,國家蕃衛”之語(後傅燮被封為漢陽太守),可見這涼州在西北地區乃至整個漢王朝中的地位之重。

東漢中平四年(187年)四月,時任涼州刺史“耿鄙”信任奸吏,導致狄道漢陽人“王國”(自稱“合眾將軍”),以及氐羌(氐與羌是兩個民族,就如現在說“滿漢”的意思一樣)等民族再度造反。耿鄙為了平定叛亂,於是征調六郡的兵馬前去討伐,但因為軍隊發生了內訌而被反殺(耿鄙被自己的“別駕”所殺), 其中耿鄙的軍司馬“馬騰”與邊章, 韓遂在涼州聯合,並共同推“王國”為盟主,然後他們一起再度攻掠三輔地區。

接著韓遂殺了邊章及北宮伯玉和李文侯,自己則統兵十萬,進軍包圍了隴西。四月時,隴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黃衍”反叛,並與韓遂,王國聯合,接著一起進攻包圍漢陽,結果導致了漢陽太守傅燮戰死。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王國包圍陳倉,靈帝派左將軍皇甫嵩督前將軍董卓各率二萬人前往抵抗。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王國圍陳倉已達八十餘日,但因城池堅固,一直無法攻破。因此皇甫嵩趁機率軍追擊,並大獲全勝,且斬首一萬多級。接著韓遂等人共同廢掉了王國,並脅迫前任信都縣令、涼州名士“閻忠”擔任首領,並統率各部。結果閻忠憤恨病死,後來韓遂等人為了爭權奪利,導致了西涼互相攻伐數十年之久!這也是一係列導致東漢衰亡的變亂之一,此次事件撼動了中央朝廷對西北的控製,且成為數百年之後胡人亂華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