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詩耕說:“那好吧,咱們來說個關於算盤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兩發小。發小,在北方就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人。”
於是,藺詩耕講了下麵的故事。
有兩個發小,一個叫鄭通,一個叫於本。他們是是同一天在同一個村子出生的。從小關係很好,一起玩耍,一起上下學。在同一個班,坐在相鄰的座位。
但是,鄭通生的聰明伶俐,學習成績出色,老師和同學都對他很好。於本,卻生性愚鈍,學習成績總不如人意。但是,忠誠老實,喜歡幫助同學,也很得同學和老師的喜愛。
兩人都是初中畢業,就進城務工了。兩人仍然車來車往,都成了家以後,兩家的關係也走的很近。
後來,兩人都沒了工作,無奈之下,於本登起了三輪車,收入雖很微薄,可也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日子既舒心又踏實,兒子也慢慢長大,大學畢業後也成家另過了,這是後話。
在失去工作後不久,鄭通找到了於本,說有個好生意想讓他加入,因為是發小,所以發財的機會不能給別人。於本心存感激,就開始和鄭通去幹了。
鄭通帶於本到了他的辦公室,也不是什麼辦公室,就是一間破屋子,裏麵有一張桌子。鄭通取出了好多照片和一本聯係人資料。
鄭通告訴他,這是他辛辛苦苦收集到的,這就是他們的金庫。
原來,鄭通在一個賓館的房間裏安裝了攝像頭和錄音設備,**住宿人員的夜生活。他從中篩選出有利用價值的,就製作成光盤,進行敲詐。
鄭通還給於本作了示範表演。
他用電話告訴那個老板:“你好!我在工作中無意發現了你在◇◇◇賓館房間裏的一些資料。我把它全部拿出來了,我保證有關部門和人員,以及你的家人還不知道這些情況,我想把所有的資料都給你,以防止擴散。我已經把資料放在了一個特別安全的地方,等我告訴了你地點,你就可以取回去了。
我現在有一點困難,你看吧,如果能幫助我,我非常感謝。需要十萬元錢,你如果願意,今天晚上聽我電話。”
於本明白了,原來鄭通幹的是騙人、敲詐的事情。於本對鄭通說:“我的膽子太小,幹不了這個。”就又回去登三輪了。後來,兩人的來往也漸漸少了。
十幾年過去了,兩人再次相遇,鄭通已經是一個貿易公司的老板,於本也沒登三輪了,開了一個小店,賣些食品煙酒和日用品。
鄭通說:“你到我公司來吧,我重金聘請你。”
於本說:“我沒什麼經驗,再說,年歲也大了,謝謝你了,我還是做我的小生意吧。”
又過了若幹年,兩人又相遇了。不過這次不是在街頭,也不是在家裏,還不是在公司。而是在鄰近奈何橋的一個地方。
原來,這兩個發小在同一天死了。鄭通發現,原來活著時,兩人的個頭差不多,可是,現在於本的個頭要比自己高出十幾倍,鄭通百思不得其解。
眼看要過奈何橋了,離橋頭不遠的地方,有個牌子,上麵寫這「稱修」。鄭通和於本好奇地上前,想看個究竟。之間牌子的旁邊放著一個秤,形狀卻像算盤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