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頭題對:今日常思昨日好,這山總看那山高
男人總愛眺望,以為美女總在遠處。
登上高處,極目遠望,展現在人們麵前是新奇的世界。對新事物的追求,可能是人的天性,從嬰兒呱呱墜地時開始,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感,就驅使著人們不斷地追逐。
那天早晨,龍白石還沒睡醒,盧曉潔和穀天芳在收拾和洗漱。陽光明媚,空氣清新,董慶忠獨自站在陽台上。朝遠處望去,與夜晚所看到的截然不同。
那座山叫枕睡山,真是名副其實。一眼望去,正是少女晨睡。她睡得很香很甜,頭部長發飄渺,豐滿的胸部和纖細腰部的妙曼曲線在一呼一吸間起伏變幻。臀部和大腿部位仿佛蓋著軟紗,給人一種莫名的神秘感。
晨曦斜向噴灑在少女身上,形成了強烈的明暗對比。霧氣好像還沒睡足,晨照裏還在伸著懶腰,流流連連,隻是彌漫而不升騰。霧氣掩映的樹木儼然床毯和臥室的窗簾,不知是哪位頂級設計師的絕筆。離枕部不遠處,陡然聳起一片山體,就像一簾屏風。明暗錯落,好似一幅水墨畫,細細品味,依稀可見一個狂草滿屏大字——秀。
人們常說,站得高看得遠,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點不假。古往今來,騷人墨客、仁人誌士,登高暢懷,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今天在二十層樓的高處,就浮想聯翩,如果站得更高些,會是怎樣心情?
範仲淹登嶽陽樓而感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杜少陵望泰山而蕩胸“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崔顥登黃鶴樓歎懷“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李白登鳳凰台悵詠“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王勃登滕王閣幽思“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啟誌“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蘇東坡登廬山領悟“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孫髯翁登大觀樓感“三春楊柳——一枕清霜”……
小時候,在自家屋頂上,董慶忠聽父親講了這樣的故事。這個故事他始終記憶猶新,父親說,聽老人們說,咱們這個村過去是一個山窪。有一年發大水,變成了海子。海子很大很深,人們掙紮著活命。可是又都不會水,眼看都要被淹死。這時,空中來了一位神仙老人。老人說,這是你們的家園,不要怕,你們都閉上眼睛,自會平安無事。
等人們睜開眼睛時,看到的是一片平地。老人告訴鄉親們,其實你們還是生活在水上,隻不過我蒙上了你們的眼睛,所以你們看到的是平地。我已經給你們每人都發了小船,但是,你們是看不到的。你們可以和以前一樣播種、耕耘、收獲,一樣地生活和繁衍,盡情地享受快樂和友愛。但是,切記,不可貪心。因為你們的小船的載重量是一定的,超過重量就會沉沒。愛,可以使小船的變輕,貪心能使小船變重。
後來,大家都互相愛護和幫助,生活得快快樂樂。可是,有個叫譚西恩的人,自作聰明,先是騙和偷,後來是搶和收,積累了很多的錢財,成為惡霸財主,鄉親們敢怒而不敢言。有一天突然發了大水。發水的頭天夜裏,那位神仙老人給每家都托了夢,告訴大家發水時帶些救命用品上樹,水有三天就能退了。
大家在水來前都帶了些南瓜、山藥還有其他能吃的東西上了樹,三天後大家平安地見麵了。可是,就是沒見到譚西恩。人們在一棵樹上發現了他,可是人已經死了。原來,他一點吃的也沒帶,上樹前,怕丟了金銀財寶,背了很多的金子。餓的實在沒辦法,就吃金子,被樶死了。
人們議論說,他是愛心太少了,太貪心了,把神仙老人給的船壓沉了。
長大了,董慶忠總在尋思,有的人財富很多,船怎麼不沉呢?有的人看去財富並不是很多,為什麼沉了呢?難道就是所說的愛在主宰著小船的沉浮?
董慶忠想到,人們說知足長樂,可又說,追求拚搏。說不要貪得無厭,又說更上一層樓。中國的語言,不,人類的語言怎麼這麼複雜呢?
這時,盧曉潔走過來了。董慶忠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告訴了她。
盧曉潔說:“其實語言並不複雜,而是世間的事物和人心複雜。到目前為止,人類的語言遠遠不能反映事物和人心的全部。”
說到這裏,穀天芳也出來了,盧曉潔叫她過來一塊兒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