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時,隸屬“山東”號航空母艦第一飛行團一中隊的4架殲-15D“虎鯊”此時正編成兩個雙機編隊,統一聽從張逸飛上尉的指揮。
“敵機來襲!敵機來襲!數量8,距離100!”KJ-500的戰情通告及時響起。
“PL-12E,發射!”張逸飛上尉向自己的隊友下達了命令。
此時,兩個雙機編隊的長機同時打開了殲-15D“虎鯊”機頭搭載的ASEA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
理論上,每一架殲-15D“虎鯊”的ASEA雷達可以同時引導6枚導彈攻擊兩個目標,所以張逸飛上尉隻讓兩架殲-15D“虎鯊”開啟了火控雷達。
“嗖……嗖……嗖……嗖!”一枚枚PL-12E中程空空導彈從殲-15D“虎鯊”的翼下脫離,直鋪迎麵而來的日機。
張逸飛上尉所在中隊的4架殲-15D“虎鯊”很快完成了自己的首輪導彈攻擊。
幾乎是在同時,張逸飛上尉座機機艙內的RWS雷達告警係統也響了起來。
…………………………………………………………………………………………………………
竹下俊少佐正坐在F-35B“閃電”隱形戰鬥機科幻的綜合一體化座艙裏。
現在的他感到非常慶幸。
一年以前,他還是日本空中自衛隊F-15“鷹”的一名飛行員。
為了能夠飛上F-35B“閃電”,竹下俊沒少下“功夫”。
他一邊努力訓練,竭盡全力提高自己的技戰術水平,一邊疏通著自己與上司的關係。
最終,竹下俊如願以償,成為了空自F-35B“閃電”戰鬥機聯隊的飛行員。
剛剛,竹下俊從通信頻道中親耳聽到了駕駛F-15“鷹”的同僚們的慌亂。
他甚至可以想象曾經被空中自衛隊引以為傲的“鷹”在中國海航PL-13遠程空空導彈的打擊下毫無還手之力的情形。
竹下俊少佐努力平複著出現波動的心情,試圖將眼睛的焦距放在麵前巨大的顯示屏上。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東京人,加入空自前的竹下俊曾無數次走在東京都的CBD地區,不時看到一些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穿行於高樓大廈之間,手拿PDA與客戶進行交流溝通。
相比傳統的鍵盤等輸入設備,PDA依靠輕便、快捷的觸摸屏技術,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現在,置身於F-35B“閃電”的座艙中,竹下俊少佐所麵對的,就是一塊顯示麵積高達20×50厘米的巨型PDA。
無論是羅盤、水平位置儀,還是速度表、高度表,老式的儀表統統在F-35B“閃電”的座艙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大型液晶顯示屏。
這種顯示器相比老式的MFD顯示裝置,不但可以顯示更多的信息,而且色彩更為豐富。
由於液晶強度不如傳統的CRT顯示器,因此F-35B“閃電”座艙內的這塊“巨幕”顯示屏實際是由2塊20×25厘米顯示器拚合而成。
相比之下,雖然老大哥F-22“猛禽”一共裝備了3塊液晶顯示屏——兩塊17×17厘米和一塊20×20厘米。但在顯示麵積上,“閃電”反而超過了“猛禽”。
值得稱道的,還不止是更大的顯示麵積,而是F-35B“閃電”座艙內采用的具有開創性的觸摸式顯示技術。
早在F-22的原型機上,美軍就曾經嚐試過觸摸顯示技術,但相關的技術還沒有成熟,所以正式生產型上並沒有使用這項技術。
到了F-35研發的時代,觸摸屏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自然沒有理由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