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一凡來到辦公室中,打開報紙,全部都是關於《這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男孩》的新聞,看來昨天的首映式做的非常的不錯,把大家的眼球都吸引到這上麵來了。
林一凡首先看的就是藍馨所在的《娛樂導報》,他想知道自己的這位朋友是如何的評價自己的這部作品的。
“昨天,在看過《這些年我們一起追個男孩》這部電影之後,立刻就被電影帶回來自己的青春時代,整部電影都是在跟著電影的故事情節在往前走,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思想,在裏麵。
這可不是一個好記者應該做的,所以我又重新看了第二遍。可是重新仔細看過第二遍後,我不禁釋懷:原來導演所創作的的不過是關乎自己一個人的愛戀。即使有前麵那些如果,結局也還是一樣的。
其實,整個故事從一開始就注定沒有結果,正如沈佳宜所說,“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我甚至可以說:其實沈佳宜並沒有真心喜歡過柯景騰,她所做的,隻是為了“謝謝你喜歡我”。
這是不是有些殘酷?不,“成長,最殘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遠比同年齡的男孩成熟”。仔細想想,為什麼“雖然沈佳宜國中已經跟我同班了三年,但好學生與壞學生之間的距離,並沒有因此有任何的改變”?
說穿了,不管好學生與壞學生間的區別是不是應該以學習成績來劃分,但是,柯景騰與沈佳宜根本不是同一類人,沈佳宜也不喜歡比他笨的男生,即使最後兩人戀愛,最終也不會有什麼結果。如果不是那次英語課上的偶然,他們兩個將永遠是平行時空。隻是因為其他男生都以各自的方式來取悅沈佳宜,而柯景騰卻是肯為她付出的男生。
這一點,才是沈佳宜對柯景騰動心的原因。像沈佳宜這樣各方麵都很優秀的女生,其實內心是很脆弱的,甚至有些自私。她拒絕阿和的理由是“被你喜歡過,很難覺得別人有那麼喜歡我”她所想的,不過是“不然等你追到我之後就變懶了,那我不是很虧嗎”,歸根結底,沈佳宜想要的伴侶是能夠嗬護她寵愛她給她安全感的男人,而柯景騰這個外表堅強而內心脆弱的熱血男生,錯誤的以為應該在沈佳宜麵前“展現自己最強的一麵”。
他錯了,沈佳宜所想要的,隻是別人肯為她改變肯為她付出所帶來的安全感,而不是柯景騰自己那些逞強好勝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柯景騰和沈佳宜終究不是一路人。
所以,柯景騰還是顯得太“幼稚”了——我倒是覺得“幼稚”這個詞在這部影片的語境中,就是“笨”的意思。“幼稚”、“很幼稚”,“笨蛋”、“大笨蛋”!
想明白這些,再回過頭來看這部影片,也便不那麼痛惜,而是釋然,超脫,平靜。不過是命運輕輕和男主人公開了個美麗的玩笑,而這些錯覺,“讓男孩魂牽夢縈了好多年”。”
好吧,看了這些評論,林一凡覺得藍馨還真的挺有才的,竟然能夠從一部這樣的影片中看到這麼些東西,看來他確實是非常的適合這個職業,果然不愧是記者,聯係能力這麼強。
翻看下一張報紙,林一凡直接翻到娛樂版,也是關於《這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男孩》這部電影的消息。
“說實話,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確實哭了,尤其是在最後的婚宴部分,聽著那首歌,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的初戀,等電影結束之後,我才發現我淚流滿麵。
我年輕的時候也經曆過這樣的一段感情,隻不過沒有電影上演的那樣精彩,但是對於我來說卻是非常的真實。
我的那些年,並沒有同學上課打手槍,沒有跟老師對抗而受罰,也沒有被大聲罵過“幼稚”或者“大笨蛋”……這些都是青春的專利,成年人的世界裏不會有。
林一凡的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能讓每個人都在電影裏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了自己的回憶。與其評論林一凡導演出一部關於青春的電影,不如說他是為了讓每一個觀眾,都能夠找回屬於自己的青春。
在我的青春中也有屬於我的朋友,我的故事以及我喜歡的那個她。
我也曾經向柯騰一樣,為了那個她做過許多在現在看來非常幼稚的事情,
隻可惜,最後,我的故事和柯騰與沈佳宜的故事一樣,都沒有最終走在一起。長大了,回憶起過去的故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不一樣的感覺,但是那種屬於青春的味道卻是一樣的。
林一凡的這部電影《這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男孩》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幫你回味起那股屬於青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