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早晨細雨濛濛,微風習習,陣陣寒冷中似乎還能夠體會到一絲微弱暖意,畢竟春天來臨了。鄔桐往被窩裏縮縮,今天是休息日,原打算好好睡個懶覺。這些天他太累了。他是公安大學刑偵專業的研究生。畢業了,市公安局的潘副局長聽到這個消息,親自到他家做工作,希望回到家鄉工作,為家鄉人民作出貢獻。媽媽酆葉紅是他老同事,曾經在一起工作,潘副局長登門要人,說明孩子有出息臉上有光,不和兒子商議,拍著胸脯打包票。
“咱家祖孫幾代都是喝清流河水長大的,靠著這片褐土地生存。輪到孩子這代有出息,報答家鄉是應該的。”
鄔桐原打算去省城工作,大城市將來有發展。媽媽主觀武斷作出決定,他無可厚非。父親死得早,是媽媽把他一手帶大。為了不使鄔桐受氣,她一直單身不嫁。媽媽漂亮,很有氣質,見過她的人都說很像電影演員王丹鳳,跟在屁股後麵追的人少說有一個班。
鄔桐開玩笑說:“媽真有毅力,一個班都沒能攻破你這座碉堡。”
媽媽揪住他的耳朵說:“是你這個小東西給我無窮的力量和堅守。”
媽媽含辛茹苦,唯一提出這點要求,他有一百個理由都不能回絕。他拒絕省城招聘,到譙城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報到。
潘局高興的合不攏嘴。
“我的老嫂子,給我莫大的臉麵。”
他們走得近,熟絡像姐弟。潘局親自帶著鄔桐到刑警大隊報到。對刑偵大隊長高峰說:“交給你一根好樹苗,日後還我一顆棟梁材。”
高峰是個威武強健的漢子,斜眼望望他。二話沒說把他編進集訓隊,和剛考進來警校的學生一起跌打滾爬。警訓那可是門苦差事,三十六門一門不缺,擒拿格鬥野外生存,一茬接著一茬,沒有喘息的機會。鄔桐偶爾瞅空回家一趟,牢騷怪話叫苦連天。
“大學研究生白讀了,和毛蛋孩子一起混,高隊拿村長不當幹部。”
酆葉紅把眼一瞪:“說啥話呢,領導安排自有道理。不吃苦哪有甜,溫室裏養不出常青樹。”
“這些課程在學校裏上過。”
“再訓練一遍不算多,古話: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三個月好不容易熬下來,一紙調令分配到基層清流鎮派出所。那天他高高興興趕到派出所,全所在開例會。何所長接過介紹信,看都不看裝進口袋裏。
“高隊電話說了,來的這麼快,警訓後沒休息幾天?”何所長隨口說。
“我想早點工作。”他答。
何所長繼續開會,快結束時才把他拉倒身邊。
“上級對我所重視,新分來一名大學生,正宗的科班出身,名叫鄔桐。”
鄔桐一身新警服,適身合體,雙腳“叭地”立正,對著眾人行個標準禮。
會議室響起歡迎掌聲。
鄔桐轉身低聲問何所長:
“我具體做什麼工作?”
何所長說:“你和警員老年同誌搭檔一組,老少配,取長補短。”
鄔桐小眼睛在會議室掃射一圈,派出所十幾人濟濟一堂。清一色的警服大簷帽,正襟危坐。分不清誰老誰少,自然不曉得誰是老年。
室內莫名其妙,發出一陣騷動,接著哄堂大笑。
何所長也跟著笑了。
“老蔫同誌站起來,給你配個搭檔。”何所長大聲說。
好一會兒,後排的長條椅上站起一個個頭不高精廋的中年人。他的嘴中還冒著煙霧,顯然煙屁股舍不得丟掉,猛吸一口才導致動作緩慢。
“聽見了,謝謝領導的關心。”他說。
何所長嗤嗤笑:“你真成了老蔫,正號都給忘記。”
老蔫有怨言:“誰叫你們整天都叫俺老蔫,再好的零件不用也會生鏽腐蝕。”
何所長重申:“今天宣布,所裏的人隻許叫老年同誌,不準喊他的綽號。”
他急眼:“別別,約定俗成的事,輕易甭改,老蔫順口。”
鄔桐瞥視一眼,這位師傅搭檔,真不敢恭維,往滿的說個頭不超過一米七,民間俗語稱作三等殘廢。不僅瘦弱,腰板還不怎麼溜直。小個頭小臉,不笑還好,一笑滿嘴的大黃牙看了叫人惡心。屬於典型的煙鬼。鄔桐第一印象,師傅其貌不揚,長相太一般了。
他走上前給他敬個軍禮。
“老師,學生鄔桐向你報到。”
老蔫把鄔桐拉到身邊坐下。
“這裏是警所,不是警校,老師不敢,喊聲師傅或蔫叔就成。”
老蔫對稱謂很講究,他認為新人不糾正,叫順口了難改。這個綽號典型一列,罪魁禍首是老何。那時兩人都是警員,搭檔。他是慢性子,動作也比別人慢半拍。比如吃飯吧,去食堂打飯,人多了他不願湊熱鬧,坐旁邊抽根煙。人家都吃完了,他才把飯菜打到。平安無事還好,遇到緊急任務,隻能拿幾個包子,邊走邊吃。老何不止一次說道他,你真是老蔫。久而久之,綽號成了他的大號,刑偵隊老少統稱他“老蔫”。隨著時間流逝年齡增長,那種綽號也變成“蔫叔”,或“蔫師傅。不過他不反感,符合他的秉性,叫起來似乎還帶有幾分親切感。
“蔫叔,我們的工作……?”鄔桐有意叫一聲練練口,蠻順溜的。
“清流鎮下麵古廟村,那是我們的管轄片區。”蔫叔慢吞吞說。
鄔桐一聽,身子涼了半截,張口結舌。分配到清流鎮以為基層沉底了,好在離城裏五十幾裏地,有交通車也方便。沒想到還有基層的基層,進村。
蔫叔看出他的情緒變化,輕輕拍拍他的肩。。
“年輕人留戀城市,喜好夜生活,燈紅酒綠歌舞升平,那生活一個字:爽。”蔫叔思想蠻開化,與日俱進一點不落伍。“別小看古廟村,比清流鎮小不到哪裏,一萬多號人。人均GDP全縣掛上號。最重要文化深厚,有千年古村之譽,屬於國內百強村。城裏有的那裏一樣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