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華夏 第九十九章 分田分地真忙(1 / 2)

李曉默又對宋應星道:“宋公、戴蒼、戴梓同誌,承天府城裏的國家科學院和軍械部的宅院我不打算大建。等推翻了韃子朝廷,還都大陸之後,再在京城為國家科學院建一座寬廣的大樓,軍械部則會和陸軍總部建在一起,現在隻能請你們多擔待下。”

宋應星和戴蒼道:“國主言重了,這事我們都能理解,現在隻要有個場地供我們做事,我們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李曉默頷首道:“那就好。”端起茶杯綴了一口。

疲憊不堪的周培公也對李曉默道:“國主,陸軍將士超過三十歲的計有一萬八千五百三十七人,共劃分土地五十五萬六千一百一十畝地,分配糧食一百一十一萬兩千二百二十斤。”

李曉默微一愣神,道:“這數字不對吧?”

周培公解釋道:“這事我和陳永華同誌事先計算過,所以我們是按每人六十斤糧食的標準發放的,六十斤糧食已經足夠讓他們撐過三個月去了。”陳永華道:“確實如此。”

李曉默微微頷首,沉吟片刻之後,又問陳永華道:“陳永華同誌,承天府糧倉之中總共還有多少糧食?”

陳永華想了想,道:“大概還有一千九百萬斤左右。”

李曉默險些將一口茶水噴出來,咳嗽了兩聲,疑惑地問道:“陳永華同誌,你沒弄錯吧?怎麼會有這麼多的?”

陳永華道;“鄭家占據台灣之後,因為糧食緊缺,兩代延平郡王都曾經先後數次和駐紮在爪哇國的尼德蘭人(荷蘭人)交易,購買了總量超過三千萬斤的大米。”頓了頓之後,陳永華又道:“另外,國主,一千九百萬斤大米聽起來似乎挺多,但是僅僅隻夠承天府四十萬軍民三個多月的消耗。”

李曉默倒吸了一口涼氣,道:“看來糧食問題這根弦一點也不能放鬆了。”

龍飛道:“也不用太過緊張,台灣農作物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多開墾些土地,以稻穀為主,土豆為輔,一年的收成養活幾十萬人沒一點問題。”

李曉默仍是一臉沉重,對龍飛道:“不行,民以食為天,這事可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劉國軒也勸慰道:“國主,確實不用過分緊張,據我所知,經常有向日本運送糧食的尼德蘭人和佛郎機人的商船經過這裏,以後全都把他們運送的糧食給攔截下來,能買就買,不能買就直接搶了。強龍不壓地頭蛇,他們除了吃啞巴虧,還能怎麼樣?”

李曉默搶白道;“算了,劉國軒同誌,搶完之後你們海軍倒是舒坦了,那些佛郎機人、尼德蘭人都是拚命占便宜的亡命之徒,真要把人惹急了,他們趁著海軍出征,打上門來怎麼辦?你還是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吧,現在不要去惹上無謂的麻煩。”

劉國軒隻能訕訕地道:“好的,我知道了,國主。”

思索片刻之後,李曉默又說道:“以後那些綠營兵就不要參加城內的基建了,不差這幾萬人,明天我就帶著這些人出城,把土地全都給他們分下去,讓他們趕緊開荒、犁地,為之後的耕種做準備。”

龍飛見李曉默仍是愁眉不展,安慰道:“糧食不是還夠維持三個多月嗎?放心吧,這三個月我們總會想到解決辦法的。”

李曉默微微頷首,臉色漸漸和緩下來。

第二天一早,西城外的海灘上,龍飛和譚興、劉國軒等海軍將領聚在一起,看著正忙於碼頭建造的海軍將士。

龍飛開口對譚興道:“伯旺,我原先以為可以讓你在城裏享幾天清福,但是現在看來還是不行,人手實在不足……”

譚興哈哈一笑,道:“大都督,你不用解釋了,我都明白,有什麼事,你隻管吩咐。”

龍飛看了看譚興,道:“你以前不是一直想做個富家翁的嗎?”

譚興欣然道:“那時候在夔東地區堅持抗清,被四川總督李國英那個龜孫子步步緊逼,簡直看不到一點希望,時間長了自然會感到厭倦,所以我萌生了不如做個富家翁的念頭。自從你和國主來了之後,我才又重新感受到了希望,自然也有幹勁了。”

龍飛拍了拍譚興的肩膀,道:“你能這樣想,那再好不過了。昨天我說過的海軍近期的行動計劃你也聽見了,現在要改動一下,我和而梁他們出海,你就和蒼水公、而梁守住金門、澎湖,把整個海峽都給我鎖死。除了我交待過的關注澳門佛郎機人的商船之外,凡是發現有運糧的商船,隻要跟澳門的佛郎機人沒有關係,就全都給我扣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