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馨給兒子找了一位專業鋼琴教師。張老師二十五歲,在鋼琴技藝方麵頗有成
績。據說她四歲開始學習鋼琴,父親是區歌舞團的團長,母親是歌舞團的歌唱演員,
妹妹在外省的一個藝術學院學習鋼琴,家裏每個房間都擺著一台鋼琴。這是一個藝
術之家,兒子和這樣的老師一起學習,肯定受益匪淺。雖然收費比宋老師的高出百
分之六十,可鍾馨顧不了這些了,她傾盡全力也要讓兒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星期天,鍾馨和兒子一起來到張老師家學習鋼琴。鍾馨把自己的打算告訴老師,
原以為張老師一定支持的,萬萬沒想到,張老師卻淡淡地問:“林攀,你的文化課成
績怎麼樣啊?”
兒子自豪地說:“我的文化課成績排在全年級前三名哩。”
“那為什麼想報考藝術學院啊?”
“學習彈琴後才有這個想法的。”
“林攀,聽我的忠告,不要報考藝術學院,其實想學鋼琴,並不一定要到藝術
學院才能學,有把握報考其他院校,還是去讀別的學校,你利用星期天照樣能彈琴啊。
這樣,你就可以擁有兩門專業技能了。”
“可是老師,我已經決定了啦。”
“還來得及改啊。你學琴的時間短,雖然你有天賦,但你不知道藝術學院裏的
教學是怎樣的。就你現在這種情況,你進到藝術學院,老師也會要求你用大量的時
間來練習基本功;別的同學就不同了,他們學琴的時間長,他們一進學校就能直接
彈奏專業曲子。你得不償失啊。”
張老師的話猶如一盆冷水把鍾馨澆了個透心涼,她才意識到讓兒子報考藝術院
校是不實際的,或者說報考藝術院校不是最佳選擇。兒子起步確實太晚,再怎麼有
天賦也難於追趕別人。現在的中國彈鋼琴的孩子猶如天上的繁星,數不勝數,能夠
出類拔萃、出人頭地的卻鳳毛麟角,把兒子逼上音樂這條路太不明智。
但是音樂確實能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最大的好處是能確立兒子的審美觀以及
價值觀,並且提高其感知能力與愛心。這些對他成長非常有利。可以這麼說,學音
樂的人就是會給人一種難以形容的氣質與自信,學習音樂能讓兒子終身受益。
“老師,我們考慮考慮,再說吧。”
“好吧,你們考慮好了我們再談。”
“樂樂,吃了飯趕緊把老師布置的練習題練一練。”鍾馨邊收拾碗筷邊催促兒子。
兒子伸伸懶腰,撒嬌道:“哎呀,媽媽真像監工,讓我休息一會兒嘛,等會兒我
會自己練的。”
鍾馨嗔怪地說:“不行,你平時上課沒時間,現在好不容易有空閑,不抓緊時間
練習怎麼行?”
兒子答應了,鍾馨端著碗筷到廚房。這時突然有人敲門,鍾馨開門一看,盧楠
楠推著自行車站在門外:“啊,是你,你怎麼來啦?”
“我之前還擔心你不在家哩。”
鍾馨讓盧楠楠把自行車放好,熱情地說:“像我這樣的人不在家還能到哪去?我
不像你們,不是去新馬泰,就是去泡溫泉、野餐、漂遊、騎馬,總之,你們的生活
多姿多彩,而我的就像一潭死水,一成不變。哈哈,快進來吧。”
“你兒子在家練琴啊?”
“是。”
盧楠楠臉色凝重,疑惑地走進門來:“還是像你這樣的生活才好啊。一個人無憂
無慮,唉,我真羨慕哩。”
兒子停下練習,打招呼:“阿姨,你好。”
盧楠楠驚訝地說:“樂樂,你在練琴啊?我還以為誰在放影碟呢。你剛才彈的是
什麼曲子啊?真好聽。”
鍾馨搶著回答:“剛才彈的是《新鴛鴦蝴蝶夢》,黃安作的曲。”
“哇,彈得跟電視裏的一模一樣哦。你能彈一首曲子給阿姨聽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