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與小食客(1 / 1)

慈惠法師與慈嘉法師當年到日本留學,經濟拮據,平時都是省吃儉用。一天相約到日本料理店午餐。坐下以後,發現鄰桌一對年輕夫婦正在專注地談話,忽略了身邊五六歲大的兒子。這個小男孩非常活潑,自顧自地來去蹦跳玩樂,偶爾還靠過法師這一桌來,扮個鬼臉。

法師們點的壽司先端來了,小男孩跳過來,頑皮的小手朝盤裏飛快地抓起一個壽司,往嘴裏送,然後張大眼睛看看她們的反應。慈嘉法師向小男孩點頭示意,和藹地微笑著。於是,男孩又拿起第二個,這時,引起餐廳其他顧客的注意,大家興味盎然地觀賞這幕“法師與小食客”的短劇。小男孩很高興受到所有人的注意,繼續努力扮演“小食客”。

等到一盤十幾個壽司都快吃光了,那一對專注談話的夫妻猛然覺醒:孩子上哪兒去了?啊!竟然跑到法師那邊討東西吃。媽媽漲紅著臉,走過來鞠躬道歉,一轉身,扭著小男孩的耳朵,手抬起來,眼看一掌就要打下去了。

“不要打!不要打!小朋友吃了師父的東西,可以增長福德因緣,讓我們和他結個善因善緣吧!”慈嘉法師趕緊解釋,年輕的媽媽一再鞠躬感謝,問:“你們是做什麼的?從哪裏來?”

慈惠法師告訴她:“我們是佛光山來這裏念書的。”

從此以後,這位太太隻要跟先生到京都,都會到京都大學去探望她們。一直到她們學成歸台後,兩夫妻回到台灣也會專程到佛光山探望,幾十年來不變,也因此成為很好的朋友與信徒。

一盤壽司不值多少錢,但是對她們來說預算有限,也不敢再買第二盤,寧願餓一餐,以“歡喜”為食,結一個緣。佛光山也因為她們歡喜結緣的性格,成就許多事業,更接引不少社會人士加入佛教的行列,終身護持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