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龍八部3(1 / 2)

在忉利天宮裏,於萬千光華之中。在寶蓮之上,華蓋之下,正躺臥一頭通體長滿金色長毛的雄獅。於其背上,正盤腿端坐一位法相莊嚴的菩薩。隻見他全身泛著紫金色,右手伸於空中,手持金剛寶劍;左手則置於胸前,手持五色寶蓮。

這便是文殊師利菩薩。

在他的麵前,分別盤腿坐有二人。一位是阿難陀,另一位則是摩訶迦葉。

此兩位尊者受佛陀所托,前來參加文殊師利的法會。

在他們身後,聚集了萬千世界中,或身有惡疾,或心有惡欲,或今世多災,或前世多怨者。抑或是身蔭佛法者,心往佛法者,今世誓願成佛者,前世苦修為比丘身或比丘尼身者。

又有諸天神佛、精怪、惡鬼、諂妖、佞魔等,或因仰慕、或因悔恨、或因等等不可說緣由,皆聚集於此,誠心受教,專心聽論。

每有金言玉句出於文殊師利之口時,天空中便有緊那羅與乾達婆協同奏樂歌舞。又有龍眾口吐祥雲,天眾齊聲感歎。或有迦樓羅騰於空中,展翅盤旋。阿修羅與夜叉則點頭應聲,摩呼羅迦也扭動尾巴,為菩薩稱頌。

此為天龍八部眾,每有佛陀菩薩摩訶薩說法講道之時,眾部皆會集聚於一處,身受佛蔭。

“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我有一問,願請解惑。”

眾神魔道中,有一仙人起身,雙手合十,向文殊菩薩問道。

“請講。”

“我聽聞神州西南處,益州城外的江水生變,城中生靈因飲江水,身患惡疾,此城誠已危已。眾佛陀菩薩摩訶薩,心念眾生,應有感應,但為何卻不曾見有施恩降惠之行。小仙雖得道不足千年,但依舊有伸援施救之行為,然力不及佛陀菩薩摩訶薩半許,誠因心有不忍。如今此災未有些須好轉,請菩薩能告訴小仙,這裏麵的緣由與經過。”

眾人聽後,皆交頭接耳起來。

“此事我早已有所感應。”

文殊菩薩莊嚴的說道。

“益州城中的禍災,眾生皆受其難。我也心有不忍,常思之哽咽。然而此中緣由與解決之法,皆不能為我釋門所能化解。江水之事,乃因道門所種下的原因,我雖有不忍心,但卻不能越禮,善哉!”

眾人聽聞後,又交頭接耳起來。

“那請問菩薩,這與道門中的哪位仙神有關,為何遲遲不能化解,以解眾生之苦?”

文殊菩薩轉頭看了看麵前的阿難與迦葉兩位尊者,接著又朝問話者看去。

“此事不可說。”

說著,文殊菩薩搖了搖頭。

“難道全因您顧忌這些,才未有向他們施恩降惠嗎?”

施問者的語氣變得急躁起來,似乎有些生氣。

“原因繁雜,難以一言說得明白。”

“佛門難道不是應該以慈悲心化解天下苦痛恐怖之事嗎?這次怎麼也能說出這麼畏首畏尾的假言之說!”

“此間事由,關係閻浮提中萬萬生靈,絕不會如此簡單!”

“哈,我看菩薩你,就是個假仁義,虛道德!如此行徑,怎有資格在此處開壇講法,還是早早轉世去那閻浮提吧!”

眾人一聽這段言論,有的開始對著他指指點點,有的卻低著頭,默默地點了幾下。

“這位仙友,您的話也太過激了吧!”

阿難陀在一旁,為二人打著圓場,隨機摩訶迦葉也參了進來。

“就是啊,您這麼說太嚴重了!眾生皆有法度,這萬千世界裏的事,也終歸有他的製度和道法的!”

“就是,就是!”

二人笑著臉,對他勸說著。

“我也覺得菩薩這麼說就太不良善了,怎的因為釋、道不一,就不渡深受惡疾之擾的眾生呢!”

“那你這麼言說,那道門中的仙神,也未有見往那益州施加什麼恩惠德澤呢!那道門難道也不應該為此付出什麼嗎?”

“就是,為何隻叫我佛門為此做出犧牲,那道門難道不該也去料理料理嗎?”

眾人就這麼漫無緣由的吵了起來,而此時那位第一個施問的仙人,卻消失在了吵做一團的法會之中。

“道門怎麼了?汝等假仁假義的比丘眾,有何資格談論我黃老之門!”

也不知是誰站了起來,被莫名其妙分成兩撥的神魔眾道,竟然顯出了要大打出手的陣勢。

“我倒要看看,是你麼道貌岸然的釋門厲害,還是我們道家更勝一籌!”

“你們若敢在這忉利天宮行如此行徑,休怪我佛門無情!”

除了佛、道兩派以外,其他的精怪鬼魔皆站立在一旁,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的無理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