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睿知道他在玩火,他在插手不屬於他的軍務,這種行為犯了兵家大忌,即便你有再充足的理由,也不會得到原諒,這樣的行為通常最好的結果是經過軍事法庭的審判之後,拉出去槍斃。但是,李宣睿卻並不怕,他唯一擔心的是,自己的計劃不能順利實施。
所有知道他命令內容的相關人員,都被他以各種方式限製了自由,至於之前的參謀,也被他無理由的關了禁閉,或許大家對於他的霸道和強橫早已經感同身受,所以,這些行為出人意料的沒有引起大家過多的反應。現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第四軍的反饋,這也是計劃的最關鍵一步,對於這一步,李宣睿有都是耐心,他可以等。
他可以等,不代表其他人可以等,這其他人之中就包括第四軍的軍長鄭利軍。戰爭爆發的時候,第四軍的駐防地點因為與上海有一段距離,有幸避開了第一波打擊。但是這不代表第四軍毫無損失,敵人的攻擊密度是相對擴散的,作為攻擊中心的上海周邊駐軍承受了80%的打擊,而剩餘的20%則被後續的二線部隊承受下來。
損失不小,但是至少不是致命和毀滅性的,但是即便如此,第四軍現在最需要的也是下去整編,而不是頂到第一線去。可就在鄭利軍準備下達收縮的命令的時候,臨前指卻忽然發來對了這樣一條通報。
“五個小時?” 看著電報,鄭利軍皺了皺眉頭,相比於他們,總參給他們下達的命令是就地抵抗,前線的封鎖和戰場屏蔽,讓通訊變得困難,寬泛的就地抵抗在鄭利軍看來,有很多回旋的餘地,以他對戰場狀況的了解,在缺乏後續支援部隊的情況下,貿然的抵抗,等於將部隊推入火坑,一個合格的將領,不該盲從的去執行命令,而該有計劃的調整,作戰任務是以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而不是無謂的阻止敵人的進攻。
可是眼前,臨時撤退指揮部的要求,讓鄭利軍犯起了難,目前他的部隊還在收縮集中過程中,部隊的建製仍然混亂,情報係統還沒建立起來,此刻投入戰場最大的可能就是失敗。
“敵人那邊的情況如何?”拿著手裏的電報,鄭利軍並沒有貿然答應,而是向通訊員詢問起來。
“友軍告訴我們可以共享情報,他們已經將附近的情況發過來了,青浦地區還在進行抵抗之中,第三軍的殘餘部隊仍然在節節抗擊,敵人的進攻節奏似乎有所減緩。”通訊員一邊說著,一邊將李宣睿親自草擬的“情報”遞給了鄭利軍。
“情報確切嗎?”看著位列的如此詳細的情報,鄭利軍不放心的詢問道。
“友軍提供的,我想應該可以吧?”通訊員覺得自己不該插嘴,但是仍然補充了一句。
“聯絡一師,和二師,讓他們抽調幾個團作為先到部隊沿公路向青浦區進發,並且在沿線構築陣地,告訴三師,立刻前往我處。”鄭利軍想了想,下達命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