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醉仙樓上,暢論江湖事(1 / 3)

何處淬吳鉤?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當年龍戰地,颼颼。塞草霜風滿地秋。

霸業等閑休,躍馬橫戈總白頭。莫把韶華輕換了,封侯。多少英雄隻廢丘。

——《南鄉子》

六月的揚州風光正好,瘦西湖的水麵波光粼粼,不染一絲塵垢,湖麵柳色,水榭花蔭,白塔晴雲,荷浦熏風,自成一派風景。紅磚碧瓦間菡萏飄香,清風醉人;二十四橋畔春花秋月,玉人吹簫。

江南自古便是繁華錦繡之地,溫柔富貴之鄉,多少文人雅士對酒當歌,流連忘返,多少遷客騷人吟詩作賦,提筆疏狂,可縱是字字珠璣也道不盡江南繁華的十之一二。

今日那醉仙樓上客似雲集,南來的北往的,喝酒的會客的,聽書的看戲的,吵吵嚷嚷比之市集燈會更熱鬧幾分,脂粉酒氣經久不散。

隻因得那揚州城中說書的張鐵嘴今日要來這醉仙樓說上一段,張鐵嘴本是個破落書生,考了大半輩子也沒見考出個功名來,心裏不免多出些厭棄官場、憤世嫉俗的文人情懷來,不曉得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到這醉仙樓說書謀口飯吃,這一說便一發不可收拾,漸漸的成了這揚州城裏婦孺皆知的說書先生。

他講的大都是些江湖野史、山精野怪之類的故事,並不拘於話本評書,卻又精彩絕倫、扣人心弦,無論是男女老幼都愛聽,曉得他今日要到醉仙樓來,有人摸黑便起來了,天不亮便到了醉仙樓外邊等著,趕幾十裏路就為聽他說一段。

隻是他這人脾氣古怪,隻在每月初一十五方才到這醉仙樓上來講一回,若是過了這兩日,便是知府老爺也請不動他。

今天正好趕上張鐵嘴說書的日子,遠近數百裏來捧場的人把樓上樓下擠得滿滿的,就連醉仙樓外邊兒也裏三層外三層的圍滿了人,恨不得把這酒樓的牆都拆了去,苦得那端茶送水的小二哥連個下腳的地兒都找不到了。

隻見那高台之上,坐著個六十歲上下,發須灰白的幹瘦老頭,一身青布長衫也不知道穿了多少年月,竟洗得有些發白,他清了清嗓子,一拍響木,也不多講廢話,直接就扯開了嗓子。

“各位父老鄉親不辭辛勞趕來捧老頭子的場,老頭子在此先謝過了!”張鐵嘴抱著折扇朝著樓上樓下的聽客拱了拱手,算是打過招呼,正襟危坐,抿了口茶潤潤嘴唇,揚聲問道,“列位看官兒,近來這江湖巷陌、山間朝野,流傳起一首歌謠,不知各位可有耳聞?”

張鐵嘴兒那烏溜溜的眼睛轉了兩轉,故意頓了頓,看著酒客不約而同的伸長脖子、豎起耳朵,他手中的折扇輕輕往桌上磕了磕,繼續說道,“那歌謠唱道:鍾家霸刀葉家劍,絕代唐門碧遊仙。少林花子縱橫術,不及皇家帝王權。”

吟唱到最後一句,脖子不禁往上一扯,聲音也提高了六七分。

“這歌謠說的不是旁的,正是這江湖中如日中天的幾大武林門派,要問這歌謠是怎麼來的呢?這可就說來話長了,列位看官兒可聽我細細道來,”張鐵嘴兒故意慢慢悠悠,又是喝茶又是搖扇,急得聽書的客人抓耳撓腮,“這話說本歲歲初,江湖不少英雄豪傑都陸續接到了一封秘密請柬,邀他們五月初五端午佳節這一天齊聚東嶽玉皇頂,集結江湖武人之力,共起義兵抵禦北方的韃子,保我大華江山!”

“好!”

台下喝彩聲響成一片,大丈夫在世,當頂天立地、橫戈立馬,闖出萬世功名來,再不濟也得保土安民、仗劍行俠,才不枉來世間走一遭,這事兒隻是耳聞便已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當時就在那東嶽絕巔,與群雄把酒,指點江山,痛擊敵寇,那是何等的酣暢淋漓。

“其中緣由大家夥兒也都大致知道,去年臘月,北燕的天祚皇帝駕崩,他的兒子登基即位。這北邊的韃子凶殘好戰,小皇帝登基之後不想著與我大華修好,反而是厲兵秣馬,登基第十天就往邊關加派了三十萬大軍,這南侵之意已經如司馬昭之心。我輩男兒皆慷慨豪邁之士,大華的疆土不可尺寸讓與蠻夷,哪能見得家國淪於韃子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