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火星土壤中缺乏有機物質,這裏初期的農業效果很差,賽因斯公司最初幾年內在火星上大量種植苔蘚等低等植物,同時從地球上攜帶了一些昆蟲、爬行動物等投放到火星廣袤的荒原中,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些生物的長勢很好,在整個星球上蔓延開來,於是賽因斯公司的食品供應部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采用生物技術利用昆蟲生產蛋白質、而采用苔蘚生產碳水化合物,使得火星初期開發者得到了很好的營養補充。
由於賽因斯公司時代生物工程技術的廣泛使用,人類的醫療也采用了基因等新型療法,壽命得到了無限延長,一般而言,開發火星的初期建設者基本上都是來自地球賽因斯島的科學家,他們當時的平均年齡應該在六十歲左右,但是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的奇跡使得他們的身體狀況依然保持在三十歲左右的青壯年期。理論上預計當時人類的壽命極限為一千年左右,這樣火星公民的生育采取了計劃管理的方式,根據需要量來安排生育指標。在歉收年代,有一部分火星人還不得不被送往虛擬時空生活,以減少食品消耗。
在賽因斯公司建設火星基地的最初十幾年裏,由於星際旅行的高額費用,以及與地外智慧的頻繁接觸,火星逐漸被建設成為地球人的高級社區,成為富翁、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樂園。火星的經濟支柱逐漸被定位為幾個行業,一是星際貿易市場;二是遍布火星的賽因斯科技公司以及地球派駐火星基地的太空科研機構;三是一些依附於賽因斯公司的高新技術產業,比如生物工程、太空旅遊、納米科技、太空資源開發利用等等工業企業。當時的火星幾乎成為地球人的智庫和實驗室,每當一種地球科技無法確定其危險性的高新技術產品被推出或者意圖進行後果難以預測的科學實驗時,地球人就會設法將其推向火星,尤其在生物工程上的一係列試驗。但是就賽因斯公司在這一方麵的收益來講,還是收益遠遠大於損害的,因為每次推向火星的試驗都是具有工業革命性意義的科技成果,而帶來的最大損害可能就是火星上幾十萬科學家會有生命危險,因為一旦後果無法控製,賽因斯公司可能會采取毀滅火星的措施,實際上就其影響人類文明史的重要性方麵來講,收獲是遠遠大於損失的。
比如一項利用幹細胞進行人類基因改造的生化試驗,其本意是為了攻克癌症等惡性疾病,但是後來無意中收獲的效益卻是很有效地延長了人類的壽命。按照傳統的理論,當人類的體細胞分裂到五十次以上時,就會喪失活性,使得青年逐漸成為老人。如果能夠不斷延長這種分裂的活性,在理論上人類的壽命就會得到無限度地延長。
這一基因試驗的目的就是試圖將人類的體細胞活性改造為始終保持在幹細胞的水平上,以激發防疫係統的活力,對抗癌症,科學家最為擔心的就是這種基因試驗會造成許多永生不死的僵屍,因為試驗都被設置在絕症患者身上,如果試驗失敗,這些的誌願者很可能會成為一群基因變異者,而其具體危害性還難以預測。但是後來這項試驗居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人類體細胞的分裂次數被無限地延長了,這也就意味著人類的壽命將會突破傳統極限,而且永不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