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1 / 2)

******上位之後,基本上不管什麼政務,總理衙門和海軍衙門都是李鴻章在撐著,李經述趁機壯大北洋水師的力量,使得排名世界第六的北洋艦隊能有能力對抗任何強大的海軍,而且能夠牢牢扼住小日本的咽喉,順帶還能占領一些海外的殖民地。李經述在占領菲律賓後,就在菲律賓的馬尼拉修建了中國的軍港,牢牢把菲律賓控製在手裏。

1890年的時候,英國的海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它的海軍建設和它的海外殖民事業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共同成為大英帝國的堅強基石。英國政府因此極為重視對海軍的建設,始終把它放在比陸軍更為重要的位置,這時候英國政府的海軍建設目標是“欲使其國海軍有對抗二大強國海軍之強力”,就是英國海軍要比第二、第三位的兩個國家的海軍加起來還要強大。為此,它在海軍經費投入、艦隊規模擴大、艦船技術改良等方麵都采取了很多得力的措施。

因為此時英國海軍上校琅威理還是北洋水師的副提督,加之北洋艦隊的戰艦多購自英國,兩國的海軍關係非常好,李經述有意向英國海軍學習,並結成戰略同盟。

這段時期其實是各國海軍軍艦發展的黃金期。當時的時代,海軍還處於火炮對裝甲的時代。在1881年,海軍的艦炮全部由鋼製造。與此同時,一種燃燒較慢的褐色火藥出現了。這種以稍燒焦的稻草作為焦炭,硫磺的含量也小的火藥,可使炮筒增長以獲得較高的初速和較大的射程。1887年法國采用一種用硝化纖維製造的無煙火藥,或叫強棉藥。

通過改進彈丸頭部的設計,穿甲彈的穿透能力增強了。由於大口徑艦炮發射時經常對自己的艦員造成損害,於是便發展了液壓駐退裝置,這樣便可吸收發射時產生的高達一億英尺磅的後坐力,並能平穩地將火炮複進到原來的位置。由於有了這些技術改革的成果,到19世紀末,海軍炮能夠準確瞄準的射程提高了好幾倍,而且根據概略的經驗估計,在有效射程內,艦炮對最佳裝甲的穿透厚度約等於該炮的口徑。與此同時,裝甲的抗侵徹強度也在長期的複雜的冶金術的改革中獲得提高。

李經述花了大概一百萬兩白銀對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等鐵甲艦進行改造,使得北洋艦隊的麵貌煥然一新,而引進的無煙火藥使得北洋艦隊的火力更加強大。

北洋艦隊的有些船隻鍋爐也進行了升級。在當時,蒸汽鍋爐能產生250磅的壓力,驅動達1。4萬馬力的三級膨脹發動機,使戰列艦的航速達到18節,巡洋艦的航速達到24節。驅逐艦上用蒸汽透平發動機代替往複式發動機,航速達到36節。

曆史上從19世紀90年代末以後的四分之一世紀裏,所有戰鬥艦船的基本樣式除潛艇外都有所發展。它們的能力幾乎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同種艦船相當。戰列艦的排水量達到1。5萬噸,裝有表麵硬化處理的14英寸厚的鎳鋼裝甲,裝備了16。25英寸口徑的後膛炮和重裝甲炮塔。裝甲巡洋艦通常與戰列艦一樣大,裝有6英寸厚的裝甲,並裝備9。2英寸口徑的火炮。護衛巡洋艦排水量5600噸,裝甲甲板2。5英寸厚,並裝有6英寸口徑的速射炮。

曆史上,中國海軍的落後,就是因為李鴻章和翁同龢的矛盾,導致海軍經費不足,錯失了這段發展的黃金期,李經述決心把這海軍發展的“黃金十年”充分利用起來,建立中國的海上霸權。他的目標是擁有一支雖然遠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但特別引人注目的北洋艦隊:至少要擁有4艘像定遠、鎮遠號那樣的一級戰列艦,2艘二級戰列艦,2艘裝甲巡洋艦,10艘護衛巡洋艦和大量的炮艇、淺水炮艦和魚雷艇。

這個時候,馬漢的製海權理論還沒有完全成熟,但在1886年秋當馬漢為準備擔任海軍軍事學院的職務開始研究曆史時,他發現“製海權是一個從來沒有被重視和闡述的曆史因素”。從那時起,他有了自己的天職,考察成為海上霸權國家的形勢和特點,特別是英國。他意識到有利於海上霸權發展的地理、人口、政治和民族特征的因素,馬漢在1890年出版了《1660-1783年間海上力量對曆史的影響》,這些書追溯了英國使用海上霸權建立世界貿易和殖民帝國的曆史。作為一個島國,它省略了一筆維持龐大的防禦部隊的開支,而將軍費開支的絕大部分用來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主力艦艦隊。它的海軍利用英國的位置接近西歐的有利條件,控製著北大西洋並最終控製整個世界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