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借其力以破局(2 / 2)

當然曆史上桓溫兵敗後,本來還喊打喊殺的王擢,果斷的投降了前秦,還混了個尚書當當。這三百年亂世,十六國各自稱雄,而算起來王擢竟然輾轉了四國加上一個東晉正朔,也算得上傳奇人物了。

就是這麼一號一看風向不對拍拍屁股就換位置的人代表涼州配合司馬勳出戰,可想而知涼州到底抱著什麼心態。

這貨不臨陣倒戈拖後腿,司馬勳就是大晉列祖列宗保佑了——假如他真是司馬氏後代的話,就司馬氏這一代人的倒黴情況來看,老祖宗可並不怎麼打算保佑他們啊。

不過杜英並不同情司馬家族,八王之亂再到永嘉之亂,這是你們自家貪心鬧出來的事情,現在整個華夏民族都因為你們而經受血火苦難,作為罪魁禍首的皇室沒有什麼值得同情的。

話回來,涼州派遣王擢接應司馬勳,顯然根本就沒有誠意,甚至還有借助秦國或者司馬勳的手除掉王擢的意思在。這麼一個手握重兵又反複無常的家夥,可不是涼州現在有閑暇應付得了的,甚至他要真的率軍北上轉過來進攻涼州的話,剛剛鬧完內亂的涼州還真不一定招架得住。

偏遠的涼州也就是仗著關中群雄都沒有足夠的本錢丟了大本營勞師遠征,才能夠在西北站穩腳跟,任何一個人要是下狠心要對付涼州,涼州都招架不了。

所以王猛和法隨更是不明白,杜英所謂的借涼州之力,如何能夠借的來,涼州想要置身事外並且坐山觀虎鬥還來不及呢。

讓涼州出兵,還不如寄希望於能夠平地變出來一支兵馬。

“不需要涼州幹什麼,”杜英出了自己醞釀很久的想法,“我們需要的隻是涼州的名分,一個能夠讓我們自己招募兵馬、獨立一方的名分。”

完,杜英抬起頭盯住王猛,看的王猛心裏直發毛。

法隨也有些詫異,打量著杜英,自家這個弟子,野心倒是很大啊。

的確,有杜英在,杜明肯定不介意幫著自家兒子運作,涼州的名分並非拿不到,尤其是現在正是名義上涼州服從桓溫指揮一起進攻關中的時候,涼州自己也清楚派出一個王擢屬實是沒有什麼誠意。

假如能夠再多一路兵馬,而且還是剛剛拉起來的、沒有什麼戰力的兵馬,涼州自然一舉兩得,既向桓溫表示了自己確確實實出了兵,又不至於折損到涼州為數不多的精銳。

妙也,妙也!

問題是······對涼州來這是個很不錯的選擇,甚至對桓溫來,進入關中有本地人支持也是好事,可是怎麼在秦國眼皮子底下拉出來一路兵馬呢,旗幟扯起來之後呢?

大家都獲利,但是這支兵馬的組建者,不一定獲利,反而有可能成為秦國的眼中釘和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