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我們需要什麼?(1 / 2)

有東南世家們堅決的拖後腿,桓溫的北伐更多的是向下、向這些政敵們宣告:我很厲害,你們不要沒事打我的主意,最好是各過各的,各自安好。

我聽調不聽宣,當我的地頭蛇,你們把持著大義,當你們的朝廷脊梁就好了。

這,自然不是王猛想要的。

同樣也不是杜英想要的。

因此王猛雖然可能暫時還缺少一個明確的大局觀,但是心中對東南局勢多少也有所判斷,所以才會問杜英,桓溫又能給我們什麼。

他連自己現在的位置都需要盡全力去保全,又能夠給我們多少我們自己需要的?

杜英笑了笑:“那要看我們需要什麼。”

“此話怎講?”王猛倒是來了興趣。

“亂世之中,仁義道德,都比不過這個,”杜英解下來自己的佩劍比劃了兩下,“因此我們向桓征西要的,就是這個。”

“從涼州那裏要來名分,然後再從桓征西這裏要來兵馬,師弟未免異想開啊。”王猛不由得哈哈大笑。

涼州給個名分是很有可能的,反正是空手套白狼的買賣,涼州那邊不可能不動心,但是桓溫為什麼會給兵馬,這可就不會是空手套白狼的買賣了。

“隻要他給一些衣甲器械就好,兵馬不需要。”杜英顯然早就料到王猛會有如此一問,徑直道。

王猛怔了一下:“此話怎講?”

“兵馬,我們自己招募,”杜英道,“這是之前就已經過的。”

“去哪裏?”

“少陵塬!”杜英看向王猛,“那裏是杜氏故宅所在,難道師兄真的以為杜氏當初遷徙涼州,真的什麼都不留麼?”

王猛一時忍不住大笑,伸手拍了拍杜英的肩膀:“好啊,沒有想到你們杜氏竟然還留有後手。”

杜氏好歹也是關中本來就數得上好的大族,尤其是還出了杜預這麼一號人物,是晉代皇親國戚之中的佼佼者,因此杜氏的地位在晉代本來就不低,家中田產財富自然不計其數。要知道晉代本來就是一個中上層世家瘋狂收斂民脂民膏的時代。

因此當時杜耽一看大事不好,舉家跑路,也不可能直接就把全部家當都帶上。

杜英解釋道:“杜氏之杜,源自於杜伯,杜伯封國,便是後來的宣帝(劉詢)杜陵所在地,杜陵因在杜國之地而名杜陵。杜陵邑乃是當時長安城外第一大鎮邑,王侯將相,來往不絕,而京兆杜氏,本來就定居於杜陵,自然也因杜陵而起。人盡皆知杜陵乃是京兆杜氏之根本所在,周圍田產盡是杜氏所有,熟不知杜氏之家產遠勝於此,家中潛心經營的,除了杜陵這一帶之外,還有少陵。”

少陵,便是宣帝皇後許氏(許平君)之墓,因為其規模略於宣帝的杜陵,因此稱之為少陵,去杜陵七八裏。宣帝年幼時坎坷波折,幸得大司馬大將軍霍光選中擁立,成為皇帝,卻不忘糟糠,堅持立罪人之女、原配夫人許平君為後,許平君死後方才再立霍成君,霍家謀反之後,霍成君自殺,再立王氏。

因為許平君死時受到霍家阻撓,因此未能入宣帝陪葬陵園,而獨自有一座少陵,反倒是最後一任皇後王氏,得以入葬杜陵,即杜陵之中的王皇後陵,又稱卭成太後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