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便大肆讚美周曄的契約精神,周曄也懶得聽這些廢話,他直截了當地問道:“我讓你給我帶的東西呢?”
李德點頭道:“請您放心,這一次我把您要的那些東西都搜集到了。”
李德從他仆人隨身背的一個大袋子裏將他這一次搜集的東西一樣一樣的拿出來,裏麵有好幾樣植物的種子,每樣種子都用上好的絲綢製成的袋子裝著,保存得十分小心,每種種子旁邊還附了圖形,是這種種子長成之後的樣子和它們的果實的樣子,另外還有這種種子的產地。
周曄仔細察看了那些種子,又看了那些圖形,確認這些種子包括西瓜、棉花、胡蘿卜、萵苣、菠菜等等現在中國還沒有的作物,另外還有幾種是已經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的作物,比如油菜、蠶豆、芝麻等等,李德並不知道這些作物已經傳入了中國,所以也把它們搜集過來了,不過這也無傷大雅,這些作物現在主要是在北方種植,周曄也正讓南海的商人從北方帶這些種子回來。
李德還是很賣力的,每樣種子都搜集了不少,足有幾斤,足以讓周曄在南海進行育種的工作了,這讓周曄很高興。
其它的東西倒也罷了,棉花的種子是讓周曄最看重的,因為此時中國雖然也有麻、絲綢等織物,可是這些織物的保暖性能都不如棉花,織成的織物穿著起來也不如棉布舒服,如果能夠大麵積推廣棉花的種植,那對中國人的衣著完全是一種革命性的進步。
其實,中國也有棉花,不過那是木棉,南海郡就有不少這種樹,木棉的纖維也能夠織布,不過木棉的可紡性和產量都不如棉花,以此時的技術來說是很難利用的,往往隻能用來作為填充料,來增加保暖性。
天竺,也就是印度也有棉花,但是印度的棉花是粗絨棉,纖維短粗,不適合機紡。
美洲也有幾種良種棉花,不過以此時的航海水平,還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這些棉種。
因此,現在最適合大麵積推廣的就是埃及的長絨棉。
這一次,李德帶回來的棉花棉種就有埃及棉和天竺棉,他也不懂得這些棉花的優劣,隻要是看到什麼特別的植物種子,尤其是周曄給他講過的這些種子,他都會搜集一些帶來。
據周曄所知,在他那個時代,埃及棉是埃及的國寶,埃及棉的種子是不許出境的,不過在這個時代,還很少有人認識到埃及棉的寶貴價值,所以李德很輕易的就弄到了這些種子。
李德弄來幾種棉花種子,也是周曄樂意看到的,雖然埃及棉好,可是多幾種棉花種子,日後也可以通過雜交來繼續改良品質,獲得某些特性,比如更加抗蟲、抗逆,或者產量更高的品種。
李德弄來這些種子,讓周曄十分欣喜,他準備馬上就讓有經驗的老農對這些種子進行試種,讓這些種子在南海紮下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