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畢也不比他們強,他在賈璜手裏僅僅走了五招,便被賈璜一式擒拿手,將他的手反剪在了背後,也隻能認輸了。
這些軍校生們這才知道賈璜的實力究竟有多強,他們知道,這還是賈璜手下留情了,他如果把他的力量全部發揮出來,那這些軍校生們沒一個能走過三招的,估計跟他的拳頭碰一下,就失去戰鬥力了。
賈璜跟他們三人對練之後,便向他們指點了一下他們拳法中的缺陷,讓他們把這些缺陷彌補起來,這不僅讓他們,甚至讓所有的軍校生都是受益匪淺,這可是絕頂高手的親口指點啊。
賈璜也很喜歡這些軍校生,在這些軍校生裏,還是很有一些好苗子的,黃敘就不用說了,他爹是黃忠,他家學淵源,以後一定也是南海軍的一員猛將。
那個羅信和吳畢,武功也不比黃敘差得太多,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是北方移民的子弟,這幾年在南海日子過得好,身材高大,也都跟父親學了一身不錯的武藝,現在在軍校裏,接受係統的軍事教育,成才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不過賈璜也很為羅信惋惜,因為他知道,羅信的父親羅禮其實已經去世了,隻不過郡中還沒有將這個消息通知他們家,因此羅信也不知道,他其實已經沒有父親了。
賈璜自己是知道這種滋味的,因此他對羅信也是格外關照。
軍校生們除了練習技擊,還有很多門課程,有一門愛國主義教育課黃敘也是很喜歡的,因為他覺得這門課讓他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
比如有一堂課的主題是軍人為誰而戰,這是黃敘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雖然他的父親黃忠就是一個軍人,可是也沒給他講過軍人該為誰而戰。
黃敘聽到教官提出這個問題,不禁思考了起來,他覺得當兵吃糧,當兵隻是一門職業,應該為皇帝而戰,可是教官卻說這是不對的,軍人應該為國家而戰,為民族而戰,為人民而戰,而不僅僅為某一個人而戰。
若是皇帝是仁君,軍人自當聽他的命令,若是皇帝是暴君,難道也要聽他的命令嗎?
教官還引用了《孟子》中的章句,比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弑君也”等。
這些章句,軍校的學生們也在上官學的時候學過,可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振聾發聵,因為這是在講軍人為誰而戰這個話題。
難道君王無道,軍人就能夠推翻他嗎?
那照這樣說,北方的黃巾叛亂不就是正義的了嗎?因為當今天子很多人都說他無道啊。
雖然君權思想在老百姓當中根深蒂固,可是這些軍校生們都接受了多年的官學教育,他們的忠君思想並沒有那麼深,因此,他們經過學習、思考和辯論之後,也就接受了教官的思想,他們也就明白了究竟要為誰而戰,學會了應該忠誠於國家,懂得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知道了軍人的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