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南海官學收學生的時候,武和已經十四歲了,算得上是一個勞力了,武和的父親又覺得他年紀大了,便沒有讓他上南海官學,而是讓他在家種田,到現在,他還是個睜眼瞎。
武父當然也有一些後悔自己的短視,不過他當然不能在兒子麵前認錯,他說:“咱家也過得不差啊,咱家有咱們兩個大勞力,地種得不比誰家差,哪年沒個幾萬錢的收入?以前在老家的時候,咱們要是有現在的日子,那還不樂翻天?你還不滿意?”
武和道:“那也沒阿明好啊,現在他都是郡吏了,以後還不知道會有多大的前程呢,他媳婦也是郡吏,兩個人的薪水比咱們一家人辛辛苦苦幹一年的還多,這不,都把家裏的田賣掉了,買了城裏的房子把溫叔溫嬸都接到城裏享福去了,要是當初您讓我讀書,現在我也把您接到城裏享福去。”
武父無言可對,隻能是怪自己當初眼光不長遠,他說:“行,我明年就把你弟弟送去讀書去,等你媳婦生了孩子,以後也都送去讀書去。”
這一天,同樣的場景不知道在多少人家家裏上演了,這一次出來察看雪災的郡吏,基本上都是這兩年南海官學畢業的學生,而且他們基本上都是回到了自己出身的裏坊,這是周曄特意安排的,就是為了讓他們給老百姓做一個好榜樣。
讀書有什麼好處,這就是最直觀的結果,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女也出人頭地呢?
事實上,這幾年,南海官學和縣學的入學率已經相當高了,幾乎五成以上的適齡兒童都入學了,不過周曄還不是非常滿意,他希望所有的適齡兒童都能夠入學。
不過現在實行全民義務強迫教育還不到時候,現在暫時還隻能采用引導的手段,周曄一直在南海官學和縣學搞免費的午餐和晚餐,就是為了引導上學的習慣。
等到以後周曄控製的地盤大了,人口多了,就不可能全部實行免費的午餐和晚餐,不過到那個時候,老百姓應該知道了上學的好處,也就到了全民義務強迫教育的時候了。
這個冬天,揭陽縣令李亭也在親自到各鄉裏察看雪災情況,這一次的雪實在是太大了,李亭在揭陽近十年了,都沒有見過這樣大的雪,他是北方人,當然知道這麼大的雪是很容易引發雪災的,他當然要到現場去察看了。
他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人,凡是發生自然災害,他都會現場去察看,而在揭陽近十年,李亭也對揭陽有了很深的感情,現在他都將全家老小遷來了揭陽,似乎立誌在這裏生根了。
被派到揭陽這樣的邊郡小縣來任職,這就跟流放差不多,這也證明了李亭沒有任何背景,最初,他到揭陽的時候,揭陽的人口隻有一萬餘人,李亭也隻是一個三百石的縣長,近十年來,他經曆了揭陽快速發展的階段,揭陽的人口已經達到了將近十萬人,不過他很有自知之明,揭陽的快速發展根本不是他的功勞,而是現任郡守周曄的功勞,如果不是周曄,揭陽根本就不可能有這麼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