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曄看了看蔣幹,微笑著向他點頭道:“子翼,早啊!”
蔣幹連忙遜謝。
周曄心裏也有一些感慨,這九江蔣幹蔣子翼經過群英會一節的演繹,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有一些猥瑣,可是實際上,這蔣幹卻是一個美男子,而且能言善辯,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
其他的掾屬們也都向周曄行禮致意,周曄毫無架子的一一向他們回禮。
今年錄取的十人當中,年齡最大的是顧雍,他今年二十五六歲了,蔡邕避難江東之時,顧雍曾經拜師於他,他的名字就是蔡邕賜的,跟邕字同音,而他的表字元歎同樣是蔡邕取的。
顧雍年未弱冠便當了合肥縣長,後來又曆任幾縣縣長,都是頗有治績,這一次他是棄官來到交州參加了這一次的選拔考試,這才進入了周曄的幕中。
對顧雍,周曄也是很看重的,因為他有過好幾年的實際治政經驗了,隻要在自己的幕中鍛煉一兩年,了解了交州的情況之後,就可以放出去獨當一麵了。
周曄坐到自己的辦公桌後麵,今天輪值的掾屬董和捧了一大堆今天需要處理的文件過來了,他將這些文件放到了周曄的辦公桌上,讓他批閱,然後他便侍立在側。
周曄翻閱起了這些文件,這些文件都由董和提前翻閱挑選過了,而且也寫上了初步的處理意見,周曄隻需要定奪就可以了。
這樣的工作,是每一名輪值的掾屬都要做的,這也是周曄鍛煉他們的一種方式。
連續翻閱了幾份文件,周曄點了點頭,董和寫的處理意見大部分都很中肯精當,而且很貼合民情,看來這一年多的鍛煉,董和成長得很快。
董和是他的掾屬中讓他最看重的人之一,他出身寒門,又學問精深,了解民間疾苦,而且品格高尚,以後是有成為國家重臣的能力的。
當周曄看到一份文件時,他停了下來,這是一份紙幣發行情況的調查報告,是南海銀行遞上來的。
說起來,紙幣已經發行了幾個月了,各郡縣都在大力推廣,郡縣官員對紙幣有褒有貶,這讓周曄也是很慎重,雖然有後世的成功經驗,可是現在畢竟是東漢時期,所以不可能一味照搬後世的經驗。
周曄問董和道:“幼宰,你覺得紙幣好不好?”
董和在這份調查報告上簽的處理意見對紙幣還是肯定的,當然,他也是一種謹慎的肯定,並不是無保留的,處理意見上能夠寫的東西也是有限的,所以周曄要直接問董和對紙幣的態度。
董和躬身道:“主公,紙幣當然是好的。”
“那好在哪裏呢?”周曄追問道。
“方便,易用。”董和道:“百姓皆稱其便利也,以往購物需攜帶累累錢幣,笨重而不易數清,如今有一紙幣便足矣,實便民之良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