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城裏,上田信方聚集了自己所有的兵力,共計一千七百多人,其中隻有兩百人屬於他自己的。
而佐久眾已經分裂,神津賢良收攏了一百多人,另外三百多人在一個叫上原隆正的老武士麾下聽令。
然後就是真田幸隆的五百真田眾,以及禰津元直麾下也有四百多人。
這隻是暫時的,他還招募兵馬拱衛前山城,這一次他掃蕩了北佐久郡十幾座城池,除了小諸城和岩尾城幸免於難,其餘的城池都被搶完了。
當然,上田信方為了自己在佐久郡百姓以及部分豪族那裏取得好印象,並沒有搶他們,隻是讓他們象征性的交出一點錢,用來支持他上田信方對抗武田晴信。
如此這般,上田信方共劫掠了五千餘貫錢,以及七千石糧食。
北佐久郡有兩萬餘石領地,如今還剩下七千石糧食已經是極多了。
不過上田信方打算擴軍到三千,一般情況下,一名足輕一天能夠領到五合米(約750克)。
而《雜兵物語》中的記載則更為優厚:“水一升、米六合、鹽一勺、味增二勺”(“一勺”為“一合”的十分之一)。
這些白米分成早中晚三份,將白米煮熟,早上就直接吃白米飯,剩下的就加入鹽或味噌做成飯團,分成中晚兩份,方便在戰時食用。
有時戰鬥異常激烈,士兵們的身體陷入極度緊張與疲勞的狀態中,連咀嚼飯團都成了困難,那時就隻能靠一些易消化的粥來恢複體力,而味噌中大量的消化酶則可以幫助士兵消化米飯。
足輕階級一般隻能以小麥、穀子等雜糧作為主食,即使是體麵的武士,在平時也要一切從簡,僅以玄米粥或者菜飯(混入單種或多種蔬菜的米飯,大致相當於中國的雜合菜或者鹹飯)作為主食。
不過到了戰場上,大名們為了激發軍隊的士氣,也可以說是引誘他們不至於逃避兵役,就連足輕都能夠領到白米飯,有些財力雄厚的大名甚至還能給士兵們提供些魚、鳥、貝類等肉食給士兵們開開葷。為數不少的足輕就是衝著改善夥食而參戰的。
與我們日常食用的米飯不同,為確保食物的幹燥,防止腐敗,足輕們在準備米飯類食品時必須要在正常的淘洗、煮熟之後再增加一個幹燥的步驟,盡量去除米飯中的水分。
在食用時,足輕們隻要將這種幹米飯浸入水中重新泡發即可使用,如果是熱水的話自然效果更佳。
一旦條件不允許足輕們用水來泡發米飯,那麼這些硬米粒吃起來就肯定要讓人口幹舌燥。
倘若這位足輕不巧使用了玄米(糙米)來製作幹米飯,他的口舌更是要受到一番折磨。
不過玄米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它能夠給士兵們提供白米中所沒有的各種維生素。
在足輕中間常見的其他糧秣中,炒米通常都是由玄米炒製的。
莖繩則是用芋頭的莖編成麻繩狀後用味噌煮製後製成的,平時士兵們就把莖繩當作繩子使用,兵糧缺乏時切下需要的分量放入湯中,即可煮出一鍋充饑的味噌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