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論彌薩得知自己的和親之請求被拒絕,並且引起了大唐對吐蕃的虎視眈眈之後。
當下便有一些後悔了。
他沒有想到大唐這一次會如此強硬,不僅不答應和親的請求,還要派遣薛仁貴鎮守河源之地。
本來他們吐蕃和河源之地的黑齒常之交過手,並且一直都是敗仗。
如今要是再加上一個薛仁貴。
吐蕃好不容易完成的開疆擴土的偉大壯舉,怕是又要付之於一旦了。
“武相公,您乃是後娘娘的子侄,身份尊貴無比,更是能夠上達聽。
吐蕃對大唐當真是一片真心,願意和大唐世代交好,並無和大唐為敵的想法啊!
還請武相公能夠在後娘娘麵前多為吐蕃美言幾句,如若能夠動後娘娘,召見在下。
到時候在下願意奉上厚禮!”
論彌薩聽到了風聲之後,那是心驚不已,大唐要是隻推辭了和親之事,他們還不必如此。
但是誰曾想到,這位後娘娘竟然建議啟用薛仁貴。
當年強盛一時的吐蕃,就是敗在了薛仁貴、裴行儉這樣的名將之手。
雖然吐蕃也有過勝仗,還是打敗了薛仁貴這位大唐名將。
但是因為前不久吐蕃的一場內鬥,以至於赤都鬆讚為了掙權,直接逼死了那位吐蕃大將軍。
沒有了這位打敗過薛仁貴的吐蕃英雄,他們想要以現在的吐蕃大軍以及那些將軍來抵擋薛仁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論彌薩很清楚。
一旦薛仁貴鎮守河源之地,他們吐蕃就要一直龜縮在山上了。
所以論彌薩花費了很大心思,找到了武三思。
此人乃是武家大房武元爽之子,更是當今後娘娘的親子侄,要是有此人上達聽,傳達他們吐蕃的意願,或許還能起到一些作用。
論彌薩也是看出來了,大唐的那些大臣,一個一個都是老狐狸,收了錢不辦事兒,他也人家沒辦法。
武三思伸手把桌子上的錢財珠寶推了回去。
“你們吐蕃的心,太大了!”
武三思喝了一口冰鎮的茶湯,感覺暑氣稍微好了一些。
“太平公主乃是當今二聖的掌上明珠,連打一下,都心疼,磕著碰著了,都要哄上半。
更別,讓太平公主遠嫁吐蕃了。
你們若是直接求和親,二聖未必不肯答應,朝堂的諸公也未必會去阻攔。
畢竟和親之事自古有之,先帝以文成公主和親,緩和了大唐和吐蕃的關係,也算是一樁美談。
然而,你們卻想要二聖的掌上明珠!
當真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呀,現在後娘娘態度堅定,武某雖然為後娘娘之子侄。
但是這忙,武某是幫不了。”
武三思不是不愛財,而是知道什麼樣的錢財能夠拿,什麼樣的錢財不能拿。
武後對吐蕃的態度已經非常堅定了,聖旨都下了。
怎麼可能因為他這個子侄的勸,又或者是因為吐蕃的表態就能夠撤回?
再了,前日在朝堂之上,武後可是羅列了古往今來中原和周邊蠻夷番邦的關係。
從未有過什麼真正的交好,所為的和親,那也隻不過是一時的。
有著武侯這一番話,朝堂上的諸公,誰要是還敢提出和親之事來。
那必將會背負千古罵名。
以一個女子換來的短暫和睦,還可能養虎為患,指不定會被後來人戳著脊梁骨教。
武三思很是愛惜自己的名聲,特別是這個時候,自然不會做出讓後娘娘對他降低印象的事情來。
論彌薩見到武三思都不願意幫助自己,心中更是著急。
離開了明月樓之後。
就帶著人回到驛站,想著收拾東西,直接回吐蕃。
也好把消息帶回去,讓赤都鬆讚早做準備。
然而,當他們剛出了驛館,還沒有走幾步。
就被右武衛的人攔住了。
裴貞隱直接威嚴地道:“幾位,有人懷疑你們賄賂朝堂大員,暗行不軌之事,所以,跟我走一趟吧!”
論彌薩神情悲壯,朝著吐蕃施了一禮,道:“鬆讚,原諒我等無能!”
……
武後和太平公主吃著蛋糕,心情極好。
一個利用這一次的機會,直接提升了自己在朝野的威望,還拉攏了一些武將,掌握了一點兒兵權。
這心情就像是現在吃了蛋糕一樣甜。
另外一個也不用擔心自己會被和親,更不用出家當一個女道士,還是一個無憂無慮的高貴公主,這心情自然美好了。
“好甜,好好吃呀!”
武後擦了擦嘴,然後道:“的確很好吃,上一次在海島上的時候,便覺得這個蛋糕乃是人間最難得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