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楓自然早已經通過係統做過了一些功課。
知道這個時候的大明,誰是忠臣,誰又是大奸臣。
己巳之變。
薊遼總督袁崇煥也因為這一場突然而來的變故,被崇禎皇帝問罪淩遲處死。
從此之後,大明便沒了戍守遼東的能人。
也就造成韃奴把京師當做是他們的後花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經常入關劫掠京師之地。
再然後,也因為朝堂之上的閹黨餘孽趁機彈劾東林黨的人,利用袁崇煥把東林黨的一些人拉下馬。
比如現在的內閣首輔韓癀。
此人算得上是東林黨中的正直之人,因為大明朝堂的黨爭,救了不少官員。
算得上是一個和稀泥的首輔大臣。
韓爌當時中允持正,保護官員、壓製邪黨,此對當時穩固政權,安撫人心,起到了相當重要作用。
隻可惜,因為這一場己巳之變而被罷官了。
等到遼東潰爛,江山社稷已經是大廈將傾之後,崇禎皇帝才又想起來這位早年的首輔大臣。
本想要問政。
結果韓癀卻主賬遷都,也就是放棄守國門。
崇禎皇帝在百官的勸諫之下,也算是一種逼迫之下,無奈隻能放棄遷都,繼續守國門。
最後的結果,也就是自掛東南枝。
然而現在。
因為江楓的出現。
己巳之戰並沒有朝著原本的方向發展。
皇太極被他出手殺死了。
崇禎皇帝吃了洗精伐髓的丹藥,變得力大無窮,帶著禁軍出去追殺韃奴百裏。
本來應該使用離間計的皇太極,也就沒了那個機會。
本來想要諫言,以袁崇煥私自和皇太極議和,放韃子入關,還殺死了毛文龍等罪名,把他拉下馬的王永光、高捷、袁弘勳等人,也沒了那個機會。
袁崇煥沒死。
韓癀沒有辭官。
奸臣還在。
忠臣未死。
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好的開局了。
“明日早朝,某會親自觀業火,查奸臣,清肅朝堂,以幫助你知道誰是奸臣、誰是忠臣。”
江楓也不想再來個什麼機不可泄露了。
直接告訴崇禎皇帝,哪一些是奸臣,罷了奸臣的官,再以監察禦史清肅朝野。
到時候,再推動崇禎皇帝禦駕親征,巡視下。
腐敗的大明便能夠改換地。
至於什麼八王之亂。
又或者是關外的韃奴,也都不是什麼事兒。
以大明現在的積累,隻要是攘外安內,之後休養生息,便可實現快速發展。
畢竟後來的韃奴入關,屠殺下。
還能夠建立康乾盛世。
以現在的大明基礎,建立一個崇禎盛世,也未嚐不可。
崇禎皇帝聽到朱由檢的話,頓時感激涕零,道:“朕能得上仙出山輔佐,便猶如武王得薑尚,高祖得子房。
上仙之恩,朕永生難忘,此生必定不負上仙輔佐之情義。”
回到皇城內的崇禎皇帝,先是去洗漱了一番。
換上了另外一件皇袍。
隻不過,因為這兩年朝廷的庫銀子全部都支援去了遼東,還有發放俸祿以及賑災等等。
堂堂大明的皇帝,連一件嶄新的皇袍都沒有。
這換上的一件皇袍,還是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