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李自成、我的未來在哪裏(1 / 2)

最開始是因為曹化淳的那些工廠帶來了暴利。

而崇禎皇帝卻並沒有什麼花錢的地方。

朝廷本來在減少三響的同時,已經增加了商稅,在增加了商稅的同時,也喊著要給商人一個良好的交易規則。

總之,在崇禎皇帝的一聲令下,這個規定就開始實行起來。

最開始還有商人想要尋找逃稅偷稅等等途徑,畢竟在他們的背後也有著比較強的勢力。

但是在禦史台建立之後,這種現象明顯就變弱了不少。

沒有人會願意為了錢而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區區一個商稅,也並不是很重,對於他們商人來,完全就可以承擔的起。

而且,這一次的商稅也變得更加有公正性。

多勞多得的情況下,得到的越多,商稅也會越高,那些收入低下的本生意人,隻會承擔很一部分。

那一段時間,商人也選擇了抵抗,直接就不經商了。

可是當曹化淳的肥皂工廠出現,開始慢慢地培養商人的時候,其他的商賈之家就看不下去了。

不經商,他們隻能是吃老本。

被逼無奈、被迫營業了。

農民少了三響,也就少了剝削,再加上官府變得公正起來,這種階層之間的矛盾,一下子就減弱了不少。

這也是為何李自成就算是攻城略地了,卻還是沒有多少人願意跟著他們的原因。

一旦跟著叛軍,就要過著顛簸流離的生活,還要麵對生存和死亡。

相對來,被官府或者是其他人剝削一些,也還能夠過得去。

隻要是能夠過得去,大明的百姓們都會選擇忍辱吞氣地過下去。

就像是後來一樣。

李自成和張獻忠還有其他的三個大王在雲貴之地已經出不去了。

在大明要騰出手的時候,必然也就是他們繼續流亡的時候。

而經曆了一番休養生息之後。

大明的商業再一次呈現出來非常繁華的景象。

特別是東島的商賈還有西洋的商賈,最喜歡派遣船隻前來大明,購買肥皂、香水等等。

使得就算是崇禎皇帝增加了商稅,對於那些商人來,也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

為了能夠賺大錢,他們願意選擇繳納一定的商稅。

站在南海的海岸邊上,看著那巨大的船隻從海上走過,上麵可能就裝著不少的貨物。

李自成內心複雜無比。

他們都是山西之地的人,根本就不會水性,現在就算是學了,也很容易暈船。

隻能是看著這些商船來往大明,為大明帶來數不盡的財富。

“聽聞從這裏繼續向南,會有一個叫做印、度的國度,那裏有著非常豐富的資產。

而且西洋人在那裏建立了一個什麼政權,西邊的財富比大明的中原之地還要富有。

你,我們如何去西邊,會如何?”

李自成對身邊的張獻忠問道。

兩個人如今已經再一次聯合起來了。

麵對強大的大明,他們已經不能繼續單打獨鬥,最終和其他的幾個大王一樣,被雲貴之地的人和大明的人給吞掉了。

他們必須保證自己手中的兵權不能有一絲一毫地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