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皇帝之死近在眼前?(1 / 2)

讓項羽有些疑惑的是,皇帝的隊伍並沒有往西回歸鹹陽,而是繼續往北。

這一走就是好幾天。

這幾天裏,作為郎衛的一員,項羽的體驗是非常特別的。

郎衛最重要的職責當然就是護衛皇帝,簡單的說就是給皇帝站崗。

雖然是新人,但項羽也沒有任何優待,基本上是天天站崗,白天和晚上都站過。

雖然項羽站崗的位置距離皇帝王帳的門足足超過百步,但是從王帳之中的燈火亮滅還是能夠讓項羽判斷出皇帝作息時間的。

皇帝的勤奮讓項羽都無比驚訝。

一名五十歲的老者,睡眠時間不過三個時辰,醒來的時候除了必要的趕路之外其他時間全部都在召見大臣和處理政務,一直到子夜過後才熄燈入睡。

一天兩天則矣,但無論是從郎衛們的言論和行為上都可以看得出來,皇帝的這種作息至少在旅途之中已經形成的慣例。

旅途中尚且如此勤政,那麼若是平時在鹹陽宮中,又該是何等勤勉的景象?

再聯想到幼年之時見到的楚王帶著楚國頂級貴族們聲色犬馬的場景,項羽突然有些理解,為什麼最後是秦國,是這位皇帝陛下統一了天下,消滅了其他六國。

“有朝一日,我若為王,亦要如此方可。”項羽在心中默默告訴自己。

在這段時間裏,項羽也經曆了一次比較無奈的體驗。

按照項梁的囑咐以及自己事先的想法,項羽是希望能夠結識那麼幾位郎官的,畢竟能夠出現在郎官之中的要麼自己不是一般人,要麼家裏不是一般人。

但問題在於,其他郎官並不喜歡結識項羽,甚至有意無意的對項羽進行了排擠。

這種排擠並不是那種老人對新人的排擠,而是來自於“老秦人”對項羽這個“新秦人”的排擠。

新秦人,一個聽起來相當不錯,但實際上卻充滿了歧視的稱號。

好在,項羽終究還是認識了一個朋友。

這個郎官的朋友名字叫做董翳。

董翳年紀和項羽相仿,比項羽大一些,整個人的長相看上去就比較的憨厚老實,屬於比較容易被欺負的那一種。

除此之外,董翳的出身也不怎麼好。

董氏一族原本隻是一個小家族,隻不過董翳的小姨母命好被皇帝選中成為了妃子,然後又為皇帝生下了一名皇子,作為皇子誕生的獎勵,原本隻是一名小吏的董翳這才有了成為郎官的資格。

外戚這種裙帶關係在這個時代是不怎麼被看得起的,畢竟秦國最看重的是軍功,所以董翳和項羽兩個被排擠的人一來二去,自然而然的就抱團取暖了。

聽到項羽的詢問之後,董翳摸了摸鼻子,有些憨厚的說道:“聽他們說,陛下是要去打魚。”

“打魚?”項羽愣住了。

過了好幾秒鍾之後,項羽才不以為然的笑了起來:“簡直是胡鬧,陛下日理萬機,哪有那個時間去打魚?”

很快項羽就知道自己錯了。

皇帝是真的來打魚的,隻不過皇帝打的魚並不是一般的魚。

東巡團隊一路沿海而上,進入了膠東郡境內。

半個月後,東巡團隊抵達了膠東郡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