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滂沱之中,李二陛下麵色陰沉的進入政事堂。
災情刻不容緩,片刻不能拖延。
涇陽與陝州不同,就算是整個陝州被洪水夷為平地,亦不過是大唐版圖之上抹去一個不起眼的縣城,戶薄之上刪減掉幾萬人口。涇陽本身亦非是大縣,人口不過數萬,固然地近京畿,卻也非是李二陛下如此重視的原因。
隻因涇陽下遊不遠處,便是鹹陽城……
一旦涇陽處涇河決堤,大水勢必順著地勢而下,屆時將無可遏製的將鹹陽城席卷其中。
作為上古重鎮,鹹陽的地位非同小可,而且城內城外聚居著十數萬百姓商賈,一旦洪水衝天而降,對於大唐的打擊絕對無法彌補的。
自古以來水火無情,麵對此等天災之時再是強盛的王朝亦要一籌莫展,甚至往往一場災難便能引起劇烈的連鎖反應,導致王朝的崩頹覆滅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現如今大唐繁華錦繡強橫一時,自然不虞有那等王朝末路的情形出現。
李二陛下之所以如此重視,水災麵前百姓的損失是一個方麵,而另一個方麵則攸關政局……
前有陝縣水患吞噬百姓屍骨財貨、衝毀房屋橋梁無數,現在涇陽等縣又麵臨涇河決堤,一旦屆時災禍再生,必有謠言興起於市井之間!
在古人看來,皇帝既是天之子,非是凡人。
一旦皇帝失德,則上天有感,必然降下災禍以警醒皇帝,令其改之,否則乃由天下臣民承擔其責。
故而若是那個年頭裏天災頻仍,上至文武群臣下至市井百姓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如何救災、如何防災,而是探究皇帝是不是又做錯事,害得上天示警予以警告?
所以一旦天下有大的天災發生,最緊張的便是皇帝,因為搞不好這種事情便會被居心叵測之人利用,煽動輿論造謠生事,致使朝局不靖國家不穩……
果不其然,李二陛下剛剛來到政事堂尚未入座,尚書左丞韋琮便一揖及地,神情鄭重、語氣悲愴:“陛下明鑒,自貞觀十年以來,大唐連年災禍頻仍,水旱疾疫之災間者數年不曾間斷,此必為上天警示也。”
李二陛下差點氣笑了,聞言麵色不善,冷聲道:“你的意思是朕私德有虧,行為不檢,愚而不明,未達其咎,甚至是朕所行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過乎?”
娘咧!
老子嘔心瀝血勤儉克用,古之帝王比朕更儉樸、更勤勞的幾乎沒有,到頭來你卻說朕做錯事,被上天降下災禍譴責?
簡直豈有此理!
房俊作為兵部目前最高主官,亦有前來政事堂聽政之資格,不過隻是拿來耳朵聽,說話是沒份兒的。此刻他坐在一側的角落裏,身旁是刑部尚書劉德威,二人算是相識,剛剛也曾寒暄幾句。
前麵不遠處便是太子、吳王、晉王三位受到李二陛下重用的皇子,一字排開。
聽了韋琮的言語,房俊詫異的與身邊的劉德威互視一眼,皆見到對方眼中的驚訝。
這人瘋了不成?
倒不是說身為天子不得違逆,李二陛下還是準許大臣們說話的,哪怕你說的不對,輕易亦不會因言獲罪。
可是現在韋琮非但公然譴責皇帝失德,甚至於質疑李二陛下最為得意的“政績”,這跟找死有什麼分別?
政事堂內所有人都看傻子一樣看著韋琮,長孫無忌的眼神甚至可以殺人……
這個連話都說不明白的蠢貨,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爬到尚書左丞這個位置上的?
韋琮被大夥的神情搞得莫名其妙,再看到李二陛下火光四濺的眼神,頓時打了個激靈,醒悟過來,腦子裏“轟”的一下,認識到自己犯了大錯,連忙滿頭大汗道:“陛下誤會了,微臣非是質疑陛下……陛下自即位以來夙夜難寐、勵精圖治,不曾享受過半分人間奢華,政局穩定吏治清明,天下臣民安居樂業……如此功德乃千古罕見,天日昭昭,大唐臣民誰人不知?既不曾犯錯,何來天降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