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僧門小師弟
天象山——僧門勝地,山高兩千餘丈,山勢奇險,危峰兀立。遠觀山峰形似巨象,山頂左側一道百丈奇石傍山伸入雲海,宛若象鼻戲水,故名天象山。
僧門分武僧和法僧,武僧在天象山頂鍛體習武,法僧在山腰宣禪誦佛,禮迎香客。
天象山頂,百象法場,一百零八隻巨大銅象錯落有致的排開,各具神態。法場正中一株千年菩提,虯枝盤曲,老幹粗壯,葉似佛蓮。此處乃武僧練武之地,僧門功法重威勢,招式大開大合,霸道異常。
僧門武僧所練百象輪轉功共三重,一重一象力,可舉一頭千斤銅象奔走如風,渾身筋骨似巨象,尋常棍棒擊打難傷分毫。二重十象力,可負萬斤之重騰挪跳躍,身法如電,渾身筋骨似銅皮鐵骨,刀劍難入。三重百象力,百象之力,出掌即是移山填海之威,護身氣勁外放三尺,尋常高手近身不得,身法可達淩空而立,足不沾地。
法場後方山頂,正淩空站立著一名老僧,身著一身青色袈裟,手持一串菩提念珠,方額大耳,慈眉善目,身形偉岸,老僧盤了盤手中的念珠,定了定神望著東方道了一句:
“提壺老哥,這天下真是要滄海橫流,清濁混亂啦!”
天象山山腰——天象寺,木魚聲聲,梵音繚繞,如來大殿上香客不斷,法僧們閉目合十,口中誦經。十丈金身如來下,眾香客跪拜於下,雙手合十,閉目聆聽。
福臨心享,禍至神傷;祈福避禍,人自安康。
千眼觀世,千手濟世;人間福音,無過如此。
大殿往西去三裏後山腰隱秘處,是天象寺的鎖經樓。鎖經樓共五層,第一層東西兩側藏經櫃,收錄著曆代僧門的經書佛典,共計兩千一百餘冊。第二層,收錄著各方經書的銅刻版,木刻版,石刻版。第三層,收錄了曆代僧門的功法秘籍,拳譜,刀譜,掌法,棍法共計一千三百餘冊。第四層,擺放著曆代僧門坐化得道高僧的麵壁石,共計十一塊。第五層,僅有一方台桌,上麵擺放著一方烏黑長鐵匣以及一個檀木小箱。
鎖經樓後方,一條密道可直達天象山頂的天象法場。此刻密道上,一道身影正在疾馳飛奔,不消片刻便到了天象法場,身影幾個騰挪越過了法場,直奔山另一頭的禪房而去。禪房內,正是之前的青袈老僧,此刻正閉目打坐。聞得踏風之聲,老僧隔空輕推一掌,禪門緩緩推開,隻見那疾馳的身影足尖一躍,直奔房內,跪拜在老僧身前道:
“空玄師傅,那孩童又暈過去了,眉心已冒黑氣了”。
空玄自那袈裟中取了個白瓷瓶遞到他跟前道:
“宗德莫慌,拿這顆散邪丹去給他服下。待他醒轉後,每日命他抄經三卷,散邪丹你每月上山取一次。待他抄完那鎖經樓第一層全部經書,便帶他來此處見我。以後便叫他追藏吧,他這一世,怕是要銷聲斂跡,藏形匿影了,虛活於世還是黃土掩骨全看這孩童的造化了”。
宗德接過那白瓷瓶撓了撓頭道:
“空玄師傅,這每日抄經三卷,盡數抄完也需兩三年吧,他如今全身黑氣,氣如遊絲,能撐幾日都尚未可知,小僧看還是聽苦渡法師的送去孤鴻穀找那老瘋子瞧瞧吧”。
空玄聽得他此言,輕聲嗬斥了一句:
“宗德,不得無禮!老穀主性情古怪,能進那孤鴻穀都需費盡心力,這孩童已耽誤不得 了,你速速下山,盡力為之吧。”
眼看空玄師傅閉上了眼,宗德點了點頭,雙手合十做了個揖,起身倒步退出,輕輕關上了那禪房門。出得禪房,宗德急忙提足運氣,越過法場,踏上密道,疾奔鎖經樓而去。
鎖經樓左側禪房,宗德扶起臥在羅漢塌上的孩童,孩童已經醒轉,一身破衫,一頭散發,劍眉星目,膚色發黑,腮幫緊咬,額頭滿是豆大的汗珠。
孩童雖滿臉稚氣,眼神卻透著一股蒼涼,仿若看透了世間俗世。宗德倒出那白瓷瓶內的散邪丹,端了碗水一並遞給了孩童,孩童也不客氣,直接將散邪丹扔進碗裏,一飲而盡。
宗德瞧那孩童一副生死看淡的神情,心中不由得一酸,嘴上卻道:
“黃口小兒,膽量不錯,不怕是奪你性命的斷魂藥嗎?”
孩童指了指自己眉心,眼神直直的看著宗德。
宗德瞧他不言語,隻得又道了句:
“你倒看得挺通透,自知黑氣已入眉心,是告知我命由心造,福自我求嗎?”
孩童點了點頭,又低下頭指了指自己的肚子。
宗德瞧他此舉,想他必是腹中饑餓了,奈何禪房內連個饅頭都沒有,便張口大笑道:
“哈哈,好個黃口小兒,我宗德在這鎖經樓,整個僧門的武僧法僧都對我仰慕至深,畢恭畢敬。今日卻輪到你這小鬼來使喚我,也罷也罷,眾生苦客多,僧門解因果。今日小僧就當回雜役僧,渡你這小苦客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