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妙齡少女(1 / 2)

“王司丞,昨日咱們不是都好了麼,你在三日之內,幫我想出一個遏製侵街占道違章建築的應對之策麼,怎麼,今日上午,就給我呈送的奏章上麵,對於此事隻字未提。我方才看了一遍,裏麵的文字內容都是在什麼‘交通規則’,我活了半輩子,還是頭一次聽呢,倒是挺新鮮的。此番前來,你這是作何打算?”

緊蹙著眉頭的包拯,合上了手中拿著的奏章之後,用疑惑不解的眼神,目不轉睛地盯著王浩看了幾下,隨即發出了這一番疑問。

麵對包拯提出的疑問,王浩倒是回答地很幹脆:“包公,你方才不是也,下官在三日之內,為你想出一個一個遏製侵街占道違章建築的應對之策麼,這才過了不到半日而已,還有兩日半的功夫呢。”

把話到這裏,王浩停頓了兩下,突然就話鋒一轉,繼續道:“不過,包公,我的這個要在東京城內所有大街巷,製定並實行規範交通,在下官看來,跟查辦侵街占道的行為同樣重要。其實,二者之間並不矛盾,可以並行實施落實的。”

接下來,王浩就把今日辰時許,在甕市子北大街和梁門大街交叉口處,所發生的一次交通事故,他繪聲繪色唾沫橫飛地為包拯講述了一遍。

聽完王浩講述的這個交通事故,包拯卻不以為意道:“王司丞,你的這個事兒,司空見慣。東京城內可是居住著一百一十多萬的人口,每在街巷上發生類似的事兒,少則一兩件,多則一二十件,都已經是家常便飯。這種事兒,很難杜絕掉。”

包拯之所以會這麼,是因為在古代社會,即便是北宋年間,古人的頭腦觀念裏麵沒有“交通規則”這個概念,認為在街巷上,發生了車馬和行人相撞的事件,是在正常不過了,並不值得大驚怪,也沒有辦法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隻能夠是自求多福。

看到包拯對於在東京城內製定交通規則規範的態度如此消極,王浩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據理力爭道:“包公,恕下官無禮。下官以為,包公方才所言差矣。正是因為東京城內目前居住著一百一十多萬的人口,才更加應該製定出一個極為詳細的交通規則才行。

“試想一下,我大宋作為朝之邦,若是大街巷都亂哄哄,車馬和行人不加以規範,一旦發生嚴重的衝撞事故,輕則受傷,重則死亡。每一個在東京城內居住的人,近乎都是我大宋的子民。官家常把‘愛民如子’掛在嘴邊,若是因為街巷上發生的衝撞實踐,每都會有人受傷有人死亡,這自然難以服眾。

“更何況,官家和包公你,如今對於查辦侵街占道之行徑,尤其是對違章建築的態度如此堅決。而怎能每都在街巷上發生的衝撞事件熟視無睹呢?下官以為,無論是查辦侵街占道,還是製定交通規則,兩者秉性不播,都同等重要,還望包公對於此事多做事量。”

方才,包拯對於王浩提及的交通事故不以為意,可是,在聽完王浩的這一番分析闡述後,這才覺得製定交通規則,其實,也並不像他想象中那麼微不足道,確實也應該進行研議。

不過,待包拯轉念一想,而今目下,對於他來,最為要緊的事情,就是務必在七日之內,拿出一個應對侵街占道違章建築卷土重來的應對之策,這是趙官家給他下達的一個重要任務,他必須盡快完成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