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官家和包公的厚愛,拔擢王某為街道司的司丞,也不過隻是一個從八品的芝麻綠豆大的官,在擔任開封府尹的包公麵前,王某簡直是不值一提!作為大宋子民,為朝廷出力,是應盡之本分。”
董氏今個兒是頭一次見到王浩,她看到王浩眼如丹鳳,眉似臥蠶,明眸皓齒,唇方口正,額闊頂平,身軀七尺,風度翩翩,儀表堂堂,是她心目中的乘龍快婿人選。
原本董氏還以為,王浩雙十年華,就能夠得到趙官家器重和拔擢,就連她的夫君包拯,都對王浩刮目相看,自然是一個年輕氣盛的男子。
聽完王浩方才所言,盡顯謙遜之意,就更加讓董氏滿心歡喜,她越看越覺得,站在她身前半丈開外的這個王浩,必須得做包家的女婿才成,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
在當時的宋朝,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那就是朝中大員們,希望在當年高中了的進士中間,擇優而選擇作為佳婿,王拱辰和歐陽修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例證。
除此之外,對於那些不是通過參加科舉而成為低階京官,而又尚未婚配的年輕男子,若是得到了趙官家的垂青,也會讓朝中大員們爭先恐後地爭搶賢婿。
按理,王浩這個剛上任不久的從八品低階京官,得到了趙官家的賞識和拔擢,那些個朝中大員們,應該會一窩蜂地將其招為女婿才是。
不過,由於王浩在沒有擔任街道司司丞之前,先是得罪了正在西北邊境領兵打仗的副樞密使夏竦,在剛被拔擢為街道司司丞之後,他又得罪了居住在翰林巷內,大大二百多個京官。
可以,即便是王浩得到了趙官家的垂青,極有可能以後的仕途會火箭式躥升,對於這些個正在氣頭上的朝廷大員們來,他們當然是不希望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跟自己作對的人。
基於此,王浩這個仕途無可限量的單身漢,並沒有得到朝廷大員們的垂青,反而是被他們所厭惡,恨不能除之而後快,以解心頭之恨。
但是呢,王浩在許多朝廷大員眼裏,就是一棵草,而在包拯夫人董氏眼裏,則是被視為了一塊寶!
這不,董氏對王浩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後,便自作主張地邀請道:“王司丞,聽聞你為我家官人出謀劃策了大半晌的功夫,眼下都已到了未時許,想必你也餓了吧。
“如若不嫌棄的話,王司丞不妨留下來,跟我家官人一起吃了便飯,要是你們還有其他的公務要商議,也可以邊吃邊談嘛!”
言猶至此,董氏停頓了兩下,先是看了一眼站在旁側麵無表情的包拯,隨即就話鋒一轉,笑眯眯地繼續道:“對了,王司丞,你是有所不知。我家相公每次提及你,我家的那兩個女兒,倩兒和萍兒,他們倆都對比很是崇拜呢!
“今日正好她們倆都在家裏呢,王司丞不妨就留下來一起吃午飯,好讓我那兩個女兒,也都見上一見她們倆所敬佩之人,也算是了卻我那兩個女兒的一樁夙願。”
王浩盡管對於董氏上述所言,保持著一個半信半疑的態度,可是,董氏言辭懇切,不像是在客套話,頓時,就讓他陷入猶豫不決之中,到底是走是留,他舉棋不定,難以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