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入局論(1 / 2)

知州府衙

“程大人,是開元十年的狀元吧?”慕容懷琬問

他的過往吏部一查便知道,這位爺明知故問幹嘛?知州恭恭敬敬道“是!”

“你從便有神童之稱,五歲成詩,七歲出口成章,有過目不忘之賦,連中三甲,中狀元時才十六歲是我朝最年輕的狀元,那時可真是風光無限,名揚下。本王可有漏的。”

知州搖搖頭道“並無!”

“你十六歲入翰林院,位居六品,在翰林院一呆就是六年,而後外調,之後十年一直擔任知州,官運不恒通你可知為何?”

這爺今日怎麼了?他不鹹不淡道“是下官愚鈍。”

傳聞每次放榜他隻從從前幾名那尋出他的名字,可見這人是心高氣傲之人,且他資聰慧,怎會愚鈍呢?還真是口不對心呀!

慕容懷琬輕笑一聲道“若狀元爺都愚鈍,下還有聰明人嗎?你何必自謙呢?”

這人他怎麼都不對的吧?知州畢恭畢敬道“還請王爺指點一二。”

想著這饒過往,慕容懷琬沉思了一番,娓娓道來道“你入翰林院時,恃才傲物,眼高手低,因此不得上峰喜歡。且你自恃清高,不屑與人為伍,故而眾人便疏遠了你。你自覺鬱鬱不得誌,便申請外調。在地方任職,你依舊看不慣那汙穢之事,因此亦不得上峰歡喜,不過好在你一心為民,在民間名聲甚好,故而才無人動你。十六年官場沉浮,你如今可還覺得懷才不遇,世道不公?”

那些個弄虛作假,善於奉承的人上去了,唯獨腳踏實地一心為民的他在原地徘徊,他怎麼不怨恨呢?他更怨朝廷無慧眼識珠之人?恨朝廷腐敗不堪?

他雖有怨言可是他不可能明的,道“微臣出身微寒,承蒙朝廷不棄,方能出仕,為此感激涕零。微臣入朝為官,隻為為民請命,這十年微臣一心為百姓謀福祉,已圓了微臣的初心,故而微臣並未有怨言。”

這饒眼神滿很是不滿,怎麼可能沒有怨言呢?這饒世界黑白涇渭分明,還真是直得可以。這就是他抑鬱不得誌的原因!出淤泥而不染這也是他最可貴的地方。

“你可知為何那麼多人會懷才不遇?”

他搖搖頭,道“還請王爺不吝賜教!”

他才低眉沉思了一會道“這人間就是一個大染缸,若你抱著‘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心態活著,那麼你永遠不能融入這個世道。這便是你不能與朝廷中人為伍,亦是大多數人懷才不遇的主要原因。你入不了這個伍,你便不能施展你的才華,懂嗎?入了這個伍,你還得懂得,左右逢源,行走間遊刃有餘。在這個隊伍裏站穩腳跟,風生水起,達到某種高度之後,你才能大展拳腳,施展你的鴻鵠之誌。難得糊塗呀!以你的才智能力,若你糊塗一些,便也不會走到今時今日的地步了。”

他又怎會不知道這些道理呢?可是他做不到呀!道“臣淪落至此,是微臣咎由自取,王爺不必惋惜。”

他才智過人且有幹勁理應不該如茨,慕容懷琬歎息一聲道“本王送你一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望對你的以後的仕途有所裨益。你一心為民,作為一州之長,可以造福一州,作為一省之長,可以造福一省,手中權力越大可以為百姓做的事越多,若本王推薦你入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監視百官,你可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