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肉色腳踝(1 / 2)

月有陰晴圓缺,人也是。生老病死,人一生怎麼也避免不了。

有林倒是在甘沛文開的方子之下,慢慢的脫離了病這個階段。

病了才知道健康的重要,久病初愈雖不及重獲新生,倒也能讓人擁有久違的喜悅與幹勁。

在這期間,有林對甘沛文老公的表弟做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甘沛文老公的表弟名叫龐聰,是一個服裝設計師。現在龐聰正在蘇州開著一個定製西裝的小店,可是長久以來這個小店並沒有給龐聰盈利,反而讓龐聰一直虧損,甚至把家裏的幾十萬都虧損了進去。

有林想著,暗自搖搖頭歎氣輕笑,真是不論是什麼階段的人,年輕或者年狀,有識或者無識,總有著並不多懂,卻孤注一擲的人。並且其中最多的是這樣的年輕人,有著一股韌勁,卻沒有切合自身。人總是需要撞一撞南牆才會真正相信自己有所不足。

有句話說得好,人一輩子該吃的虧,一個也不能少。這是真事兒,於每個人的區別隻是在什麼階段,什麼事,造成了什麼影響。聰明的父母並不會把孩子一直護在羽翼之下,從小慢慢嚐試遇到挫折,要比長大之後再經曆要好得多。若是從小不遇到挫折,人總會有一種盲目的自大,有時一個不注意,人很容易直接毀了自己。

並不是危言聳聽,隻不過淺述一些道理。有林之所以想到這些,就是因為他自己的路,以及龐聰的路。

有林屬於從小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因此當他逐漸接觸真正的社會時才會遇到這麼多讓他茫然的、不知如何應對的事情,也是這些事情,滯留著他的腳步。他不知道該說自己擁有幸運還是一切都恰到好處,他走過來了,其中有著他的知識正好符合時代需要的契機。有林知道失敗者占人群中的多數,一時成功並不代表永遠的成功,就像龐聰。

龐聰是一個酷愛男性西裝設計的人,大學時他就曾經得過大學生創業大賽獎。這在大學屬於一種成功,但是當他踏入社會時,不再那麼順利了。他的家人並不讚成他去做生意,他還是選擇了一意孤行,最後到了如今的局麵。

甘沛文希望有林做的,就是龐聰家裏的希望,要麼讓龐聰認識到現實,不要再那麼一意孤行的去創業。要麼,就告訴龐聰,怎麼樣創業才是正確的,最起碼不要再造成這樣的虧損。而且不管結果如何,龐聰家裏都會支付谘詢費。

年輕人總是不願輕易服輸。有林聽過一句話:24歲以後還堅持夢想的都可以被稱之為英雄。他並不是很懂,但是或許與這個時代有關,在現在這個時代,太多人最終屈服於現實,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24歲或許是一個坎,這個年紀一過,大多數人該認清現實的就已經明白了,當明白現實了還願意繼續堅持,那種不畏失敗的幹勁,或許可以戲稱一聲英雄。

總的來說有林並不希望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放棄自己的想法,而在無奈中屈服於現實,他更希望龐聰是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