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起來,確實不至於。”
蘇洵淡淡看他一眼,慢慢說道。
“但以後就不一定了。”
“就以你兒子的尿性,他敢惹我,我肯定得收拾他。要是收拾的輕了,他不長記性,還會繼續犯賤。所以,隻能一次把他打痛了,打老實了。”
蘇洵從沙發上站起來,繼續說道:
“但是,我要真把他送進醫院,讓他一年半載下不了床,你王遠山會善罷甘休?說不得,你也得發動你的能量,想辦法收拾我,替你兒子報仇。”
“你王遠山在津市,也算是排的上號的人物了。你要明著來找我麻煩,那也就算了。可你要跟我玩陰的,甚至對我身邊的人下手。你說,我們是不是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蘇洵在王遠山麵前踱著步,慢慢悠悠說道。
聽到蘇洵這些分析,王遠山心裏越琢磨越是這麼回事,不禁冷汗流了下來!
能從白手起家,一步步打拚出一個商業帝國,王遠山就算說不上英雄,那也算是個梟雄人物了。
梟雄與英雄,最大的差距是什麼?
項羽是大英雄,但他受不了垓下之辱,他覺得無言見江東父老,所以在烏江之畔,大呼三聲“時不利兮奈若何”,拔劍自刎!
劉邦卻是梟雄。麵對鴻門宴,他肯以小弟自稱,委曲求全,隻為能換來苟且成長的機會。
梟雄與英雄,最大的區別在於:
英雄,有如寶劍。鋒芒逼人,卻寧折不彎。
但梟雄,就好似九節鞭。百轉千回,可以忍常人不能忍。
蘇洵看人一向很準。他一再的逼迫王遠山,給他施加壓力,就想試試看,自己能不能把他徹底降服。
不知道在哪本書上讀到過一句:做好人,不可做濫;做壞人,不可做絕。這句話,他一直銘記在心。
他本性並不殘忍弑殺,心中沒有那麼重的戾氣。如果王遠山真的能屈服,那這次的試探,是給他一次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但如果不能……
如果這王遠山,真的會變成一條毒蛇,藏在陰暗角落,隨時伺機出來咬人,那說不得,隻能照戴長樂所說,在這船上製造一起“失足落水”事件了。
終於清楚自己的處境,王遠山突然覺得一陣失魂落魄!
什麼名,權,利!在生命麵前,都不值得一提。
(這裏回頭再改一下,把臨死前的心情描述出來。)
他突然問了句:
“我還有機會麼。”
臥槽,這句話好特麼耳熟!背景音再配上“小白船”,怎麼突然感覺陰風陣陣?
“有,有機會。”
蘇洵誠懇的回答。
開什麼玩笑啊,凡是說沒機會的,最後都死了!!
蘇洵不再胡思亂想,一臉嚴肅,說道:
“現在,你兒子,還有你,都在我手裏。但是,我隻能放一個。選擇權,在你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