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家有一個特地建造的餐廳,和廚房相鄰,內裏還有一道門相通,花鑲來到餐廳時,就見裏麵點著明亮的蠟燭,溫馨的氣氛中,飯菜已經擺好。
一春的母親於氏正端著一個紫砂鍋送往餐桌上,聽到腳步聲,向外看了眼,笑道:“少爺回來的正是時候,這乳鴿枸杞湯是專門給您燉的,先喝一碗再吃飯。”
花家共有七個下人,其中廚上的於氏和負責對外事務的羅田是夫妻,跟在花鑲身邊的一春是他們的女兒,二秋則是他們到花家後才生的兒子,比花鑲了三歲,不過現在也是能跑腿兒的年紀了。
因著在花家待得時間久,於氏對花鑲是真當了自己的孩子疼,在吃喝這方麵,話時一向隨意。
另外的二春、一秋還有看門的老趙頭,都是花臨前幾年從孫牙婆那兒買的,他們也是堯山縣人氏,家離縣城最遠的就是老趙頭兒了。
花臨、唐氏寬和,每年都會允他們回家一次,老趙頭沒兒沒女的,便沒回過,倒是二春、一秋,家裏之所以賣了他們也是遇到了難處。
兩人對家人沒有怨恨,也記掛著,又有幸遇到了好主家,每年都會在中秋時回家一趟。
而這兩家人都是有分寸的,沒有看著主家心好求上門過,兩個孩每次回家,還會給塞不少地裏的新鮮果蔬讓給主家捎來。
這也是家裏有花臨坐鎮,賣人口時更看重心性,就算添了人,倒是還如花鑲時候那會兒一般平和。
花鑲很喜歡家裏的氛圍,把燒鵝交給過來迎接的二春,交代她切好給老趙伯送一份,便來到餐桌邊。
一春把盛在粉紅釉瓷中的乳鴿湯給她放到麵前,花鑲端起嚐了一口,鹹淡正好,滋味香濃,隻是有些燙。
花老太太就看著孫女喝湯,滿臉慈祥,笑問:“怎麼樣,好喝吧,可足燉了一下午呢。”
“好喝”,花鑲點頭,“就知道奶奶最疼我了。”
花老太太很歡喜,溫暖的手在孫女頭上摸了摸。
一旁花老爺子問起了縣衙那邊怎麼安排的考場。
花鑲便把縣令的安排了。
聞言,花老爺子笑著點頭:“齊縣令是個辦實事的”,又叮囑花鑲:“明好好考,爭取考個案首,若你能入府學,咱們便把點心鋪子也開到府城去。”
花鑲這邊點頭,那邊花老太太卻是維護道:“你可拉倒吧,咱們鑲兒隨便考考就是了,什麼府學不府學的,在哪兒學不一樣。”
花老爺子被撅了麵子,也隻是哼哼兩聲,了句“你不懂”。
此時於氏一家和一秋、二春都在隔壁廚房吃飯,聽見了這話,於氏喊著道:“老太爺,咱們的點心鋪子就算不開到府城,也都買到府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