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補給充足(1 / 2)

雖然陳子重已經計劃好對付這群令支世家。

但畢竟不是現在這個時候,他們搬離令支不可怕,陳子重有能力將他們離去的空白給填補起來。

但陳子重擔心他們會裹挾百姓離開令支,這可就動搖了陳子重的治理基礎,這個他是堅決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直接下令不允許任何大規模的人員流動,但普通百姓自由出入還是不受影響的。

陳子重的話直接打消了他們想要趁機搬離令支的計劃,畢竟搬運錢糧物資肯定都是青壯年,老弱婦孺出現在其中肯定有問題。

“時間不多了,請容老夫告退!”

老者拱手直接轉身離去,世家之人就是如此市儈,前一秒你還有利用價值就卑躬屈膝,後一秒沒有利用價值後直接離去。

他此來就是為了解決公孫瓚率部撤湍問題,既然現在已經約定好了,而且陳子重也給出了明確的期限。

他必須要加緊將糧食物資運輸出來,否則結果可真的不好。

大營距離令支縣城大約十裏左右,如果他們此刻回去臨時籌措物資根本趕不上時間,但陳子重依然將時間卡死在兩個時辰。

其實是這些家族早就已經將準備好的糧食物資運輸到城門附近,但聽聞公孫瓚已經將張舉部全部擊潰後,突然毀諾不願提供糧草。

在他們看來,公孫瓚唯一的作用就是將禍害令支的張舉給除去,隻要沒了張舉等人,公孫瓚作為大漢將軍必須要遵守漢朝的規章製度,而當地世家最不怕的就是朝廷官員,因為他們想要治理地方就繞不開各地的家族。

但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公孫瓚與朝廷派遣官員存在本質不同,公孫瓚隻是一個率兵打仗的將領,根本不需要治理地方。

更何況令支已經被陳子重提前預定,根本不會對公孫瓚產生任何影響,所以令支世家以為自己能夠掣肘公孫瓚其實隻是個笑話。

不過陳子重也因此明白公孫瓚未來為什麼會突然變的昏聵不堪,其實就是領地內的世家不願意配合他,導致他在糧草、征兵方麵根本得不到補充。

公孫瓚隻能夠對著世家與平民開展無底線的掠奪,保證自己的軍隊能夠得到足夠給養。

在這種情況下,平民被掠奪就是死路一條,而世家被掠奪後還可以去壓榨平民來維持自身,最後倒黴的就是最底層的平民,這也是公孫瓚過度壓榨百姓得不到幽州之民擁護的真正原因。

在陳子重看來,公孫瓚其實並不適合當一個君主,他更加適合當一個統帥或將領,而他剛好在後勤方麵有所擅長,完全可以給公孫瓚當內勤管家,就像曹操陣營的荀彧那樣坐鎮大後方,而他可以通過經營地方為公孫瓚提供足夠給養。

不遠處的老者與諸位家族代表經過一番短暫的商議後,不知使用了什麼手段從後營中牽出了數十匹馬,騎著馬向著城門處飛奔而去,剩下的幾個家族代表隻能夠依靠步行向城門而去。

看到這裏陳子重已經猜出他們的行為方式了,看來最終受害者就會在這幾個步行的家族代表中產生了,也就是最後幾個將糧食運來的家族就是交給公孫瓚的出氣筒,雖然他們並不知道接下來的遭遇。

當然如果他們表現好的話,陳子重不定會放過他們一馬,畢竟他陳子重也不是什麼惡魔,頂多讓他們丟掉祖宗基業,並不會害了他們的性命。

看完令支各個家族的表演後,陳子重帶著揣在懷裏的兩千兩銀票徑直走進了帥帳,將銀票直接甩在了公孫瓚麵前的案牘上,道:

“這些家族挺大方的,隨便應付了兩句就給了兩千兩,一字千金古人誠不我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