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計劃與變化(1 / 2)

想象總是美好的,現實總是殘酷的。

孟益的如意算盤打的挺好。

但張純可不是手到擒來的小角色,否則也不會霸占肥如城數月之久。

要知道孟益被朝廷任命為剿匪中郎將以後,主導了針對張純的平叛行動。

但數次圍剿不僅沒有取得任何成果,損兵折將反而成為了常態。

以至於幽州各部將領根本不願意執行孟益的軍令。

這也是張純在遼西郡與涿郡附近四處擄掠的原因,因為幽州除了遼東公孫氏的軍隊在鎮守邊疆外。

遼西附近的邊疆軍隊已經全部被孟益調集至薊縣當中。

直接將數郡之地拱手讓給了張純。

孟益此舉本是為了降低軍隊損失,但萬萬沒想到張純借此機會招兵買馬。

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直接將軍隊擴充至數十萬人。

雖然其中大部分都是被拉來的壯丁。

但隻要自己能夠一直打勝仗,這批壯丁遲早也會變成精銳部隊。

隻要一直有補充,這支軍隊成為精銳不過是時間問題。

一直在薊縣龜縮不出的孟益從偵騎得到張純擴軍數十萬的信息後,才知道自己闖了多大的禍。

以至於朝廷直接任命劉虞為幽州牧,準備派遣他前來幽州主持平叛事宜。

很明顯,朝廷已經對孟益極為不滿。

如果不是目前幽州超過半數的軍隊都在孟益手中。

而且幽州一時間也找不到能夠接替孟益掌管這支軍隊的認可。

恐怕他早就被賜死了。

不過孟益得知朝廷派遣的是劉虞後,長出了一口氣。

劉虞的仁善之名盛傳漢地十三州。

隻要他表現的稍微好一點,劉虞也不會要了他的性命。

不過劉虞不處理他,並不代表大漢朝廷就會放過他。

畢竟幽州作為北方三洲之一,是漢王朝重要的邊疆重地。

在他的拖延策略下,幽州一半領土直接成為不設防狀態。

以至於烏桓與鮮卑人隨意進入幽州掠奪邊民。

要知道,幽州在朝廷中的官員勢力相當龐大,不少朝廷要員的老家就在幽州。

其中有部分人的家族已經在烏桓的劫掠中化為灰燼。

所以哪怕劉虞放過了孟益,幽州出生的朝廷百官也不會放過他。

孟益唯一的生路就是親自捉住張純這個罪魁禍首。

那麼他此前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被解釋為戰略。

隻有勝者才有解釋權。

孟益他想要活著。

想要活著就必須要取得對張純的勝利。

但張純擁兵數十萬囤積肥如,根本沒有給他任何一舉攻破的機會。

直到公孫瓚在令支附近擊破了丘力居部。

這才讓他察覺到一絲勝利的曙光。

果然,公孫瓚不負眾望直接在令支以西的地方擊潰了張純主力。

如果能夠確認這個消息的真實性,那這個消息就是他的救命稻草。

所以孟益根本不敢有絲毫懈怠。

哪怕他內心中已經認為這不過是公孫瓚誇大戰績,掩蓋自身損失的招式。

但他依然向著令支與肥如方向派遣了數百名偵騎。

但偵察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

公孫瓚竟然真的以數萬人戰勝了張純部近五萬人的軍隊。

這就是孟益苦苦等待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