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耕種的難題(2 / 3)

可李彥又不明白了,不是現在天下大亂,糧食價格飛漲嗎?要是天下太平那得多少錢一斤?看來後世那些小說都他媽的騙人,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兩白銀,感情農家一年一輩子也見不到幾兩銀子。再說隋朝根本就不流通白銀。黃金隻是少數人能用得起的,主要是攜帶方便。根據李福講,一兩黃金隻能換六七貫,這不是坑人一樣嗎?

李彥睡不著了,既然貨幣價值這樣高,那就證明一件事,掙錢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和母親搶來管家的權力,可自己怎麼掙錢還一門不門呢。不行,得走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尋找掙錢的路子。

李彥想累了終於睡著,第二天第一次沒有睡懶覺,早早起來。穿衣服就讓他忙活半天,古代的頭發自己就不會梳。還是小翠比較好,過來給他梳頭。剛剛用柳枝青鹽刷完牙,李福就帶著王木匠來了。

李彥畫的圖紙實在是慘不忍睹,好不容易王木匠才弄明白。把王木匠丟在家裏,李彥帶上李福趕奔田地,他要看看自家的地為什麼產量那麼低。

一路上李彥聽著李福說,基本弄明白了,這時候沒有那麼多品種,原來隻有黍和麥,還有高粱,黍也就是穀子。麥當然就是小麥。

當李彥問道玉米和水稻的時候,李福直搖頭。水稻他知道,但那是嶺南的東西,產於占城地區,北方根本就不能種植,也沒有適合的土地。玉米沒聽說過,李彥不是學農業的,也不是農村人,這些糧食作物也都是書本知識。

他努力的回想自己學過的曆史知識,終於想起來,玉米產於美洲,好像是明朝時候傳入中國的。但水稻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產地好像在湖南,但是現在叫什麼地方李彥不知道,大概叫長沙府或者長沙郡吧?

李福不知道少爺在想什麼,也不敢問。這個少爺與上次回來的表現大不相同。雖然上次回來小一些,可這次回來也不大。也就是去年,也就是那個時候,借大老爺家的錢。

少爺怎麼突然關心起這些種地的事來了?不過李福有些害怕少爺,能讓楊家舅爺生氣離開,能讓大爺半死離開,可真是厲害。

就是少爺的手段不正常,所以李福才害怕的。特別是研究賬簿的時候,很多地方一點就透,比自己還明白。人小鬼大這句話就是說少爺呢。

李福說不遠,可是當李彥快走不動的時候,終於到了。原來離靈口村很遠,這是山穀間的一片小平原,土地很平整,有些一望無際的感覺。

確實,畢竟是五百多畝地,還是連成一片的土地。這裏沒有其他人家的土地,周圍都是李家的。看著這一片土地,李彥不僅有些得意,自己也算是大地主啊!

在山邊的坡地上有一一些散落的住戶,他們都是李家的佃戶,租種李家的土地。隋朝末年的地租是百分之六十上交地主,剩下的四十歸耕種者,他們還要負擔勞役和田賦,真是夠艱苦的。

到了這裏之後,看著這些跪著向自己施禮的人,李彥感到有些過分。百分之六十歸自己家,太剝削人了。這時候已經是三月份,正是春耕的時候,田地裏都是幹活的人。很小的孩子就在地理幹活。看著他們的樣,李彥有些不忍,還是上學的年齡啊!

李彥顧不上感慨,因為他發現了種田的問題。難怪產量很低,這樣種地要是產量不低那才出鬼了呢。再有就是耕牛的使用方法也不對,當他看到犁杖的時候更是說不出話來。

怎麼是直轅犁呢?曲轅犁可是中國農業一大發明,大大提高了生產進度。李彥雖然不是學農業的,不代表著他什麼也不懂。這些算是基本知識,隻要學過曆史的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