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沒有憤怒,他有些吃驚,沒想到母親真的說對了,這件事影響這麼大。看來自己在靈口村已經臭名遠揚,這可不好,對今後自己的掙錢大計大受影響。
商業講的就是誠信,這可不是後世靠著廣告可以騙死人。這是一個口口相傳,靠口碑活著的年代。敗壞名譽很容易,想恢複就難了,李彥終於嚐到了惡果。
看到少爺不說話,王木匠膽怯的說道:“少爺,你別生氣,我知道他們瞎說的,少爺不是那樣的人。大老爺什麼人我們都知道,他是惦記咱家的地,少爺那樣做是對的。”
李彥聽到王木匠的話,並沒什麼高興的,這是王木匠站在自家的立場這樣認為。
李彥咬咬牙說道:“那好,既然他們這樣想,那咱們自己開,招幾個幹活的人,給他們工錢。生意我們自己做,還是我們平分。”
“謝謝少爺。我一定幹好”王木匠連連鞠躬。
李彥很奇怪:“王成,你就不怕我騙你?”
王成搖頭:“我當然不怕,你就是不給我錢,我也應該幹,何況少爺答應給錢。其實不給也沒什麼,我也能幹好。”
李彥差點鑽到地下去,原來王木匠也是不相信自己。他是家裏人,給不給錢都得幹,當然挑好聽的說。李彥沒有解釋,這樣的解釋是沒用的,隻有讓事實說話,用實際行動挽回影響。重重的點頭:“我聽說在村子中間還有咱家一個小院,你就在哪裏幹,找幾個人幹活。“
王木匠說道:“少爺,我可不可以找幾個徒弟,他們自己吃飯,不用我們的錢,也不用給他們工錢。隻要少爺的技術能讓他們學就可以了。”
李彥點點頭,他想起來,別說這個時候,即使是後世,那些學徒的,也隻能開到很低的工資。自己知道的也不是什麼技術,學技術也是學王木匠的:“行,你可以管他們一頓飯,時間三年,三年內學成就可以離開,要是學不成那就不再管飯了。”
“好,好,謝謝少爺”王木匠可是很高興。這年頭社會地位是士農工商,工匠隻是比商人高點有限,雖然一樣,可還是有區別的。
有條件的人還是想學技術。做生意需要本錢,再說地位最低,工匠還是要強一些的,也不用本錢,到哪都餓不死。
有很多窮人家庭都想讓孩子學手藝。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沒有特殊原因,大多是傳給子孫,哪有外傳的。木匠鐵匠是力氣活,當然想有個徒弟幫著幹活。王木匠結婚晚,媳婦是主家給娶的親。孩子小,所以想找徒弟。
李彥想想,桌椅雖然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這當中也涉及到力學問題,弄得不好一樣不結實。質量是產品的生命,既然想掙錢,就要動腦筋。
李彥留下王木匠,一直到很晚的時間,王木匠才離開。走的時候他已經不知道磕了多少頭,少爺這個稱呼後麵加上了師父兩個字。
李彥十分不好意思,他哪是木匠,連皮毛也不是,隻是知道得多而已。卻成為王成的師父,讓他有些慚愧。同時心中也有一絲自豪,這讓他想起自己富不算富,要讓身邊的人共同富裕。讓信賴自己的人都過上好生活,特別是自己的親人。
這一刻,王成的一聲少爺師父,終於讓李彥開始融入到這個時代。